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

[道長] Death Comes as The End(死亡終有時)

 


書名:Death Comes as The End

中譯:死亡終有時(遠流)、死亡終局(遠景)
作者:Agatha Christie
原始:1944年十月
特殊:從未有過任何形式的改編作品


  克莉絲蒂的觀念長篇,講到《Death Comes as The End》算是第三彈,這一本是克莉絲蒂長篇小說唯一的一本時代劇,時空背景放在西元前兩千年的底比斯,尼羅河西岸,當時隸屬埃及—— 克莉絲蒂寫時代劇?把本格推理放到古埃及?這樣子的小說會好看嗎?元人老實講,是真的沒有很好看,可是也不算太差。

 日本書評人霜月 蒼寫了一本《アガサ・クリスティー完全攻略》,把克莉絲蒂有的沒的(連不是克莉絲蒂的親筆也評) 小說都放進去講,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本書,給到一星負評,這真的是傳了一個奇了!這本長篇哪有這麼差勁。

  克莉絲蒂寫差寫壞的長篇很多,一星負評不該是這本。為什麼呢?因為它基本上是中規中矩的,除卻讓人頭疼的「古埃及設定」不談,克莉絲蒂的公式套路在書中是整套照搬,並沒出毗漏,如果謀殺情節過得去(甚至屍體還比人家多),讀者就沒有嫌棄的理由,背景設定很生硬,那是克莉絲蒂功夫下得不夠,怎麼可以因為「這個設定我很討厭」就給出一星負評!我只覺得霜月 蒼寫到這本已經懶得看書。

  延續上文,這本書雖然設定古埃及為時空背景,但克莉絲蒂的研究功夫跟表達功夫都不夠紮實,無法表現古埃及的時代感,甚至,很多細節部份非常混!像是葬儀社的名字,Ipi and Montu,兩個人名組成的公司名。用公司合夥人的名字放在一起,組成公司名,這是英國公司的習慣,我不知道古埃及人也喜歡這樣用!真的又神了一個奇了。

  《Death Comes as The End》在設定方面生硬跟疏漏的地方很多,要寫細又怕讀者頭痛;寫不細是克莉絲蒂本來的習慣,所以說要因為背景設定否定這本書,根本就沒有意義!因為她是Agatha Christie,她不是Ellery Queen或C. Daly King,只要謀殺情節沒有大錯,就可以算是70分夠及格水準了。

  再來講的問題就比較嚴肅:為什麼這一本長篇,丟出這樣多屍體?(超過三具)這些屍體對於劇情有什麼幫助,有什麼意義?《Death Comes as The End》總共就兩個賣點,一個是「古埃及」,一個是「屍體多」,其他沒了。古埃及的設定,只要讀者不太計較倒還將就著過去,可是屍體比人家多,這.....判斷的標準在哪裡?

  元人再舉Ellery Queen跟橫溝正史為例,這兩位大師結構精巧的長篇,屍體的數目都控制在三具以內,死三個已經很誇張了!不能再多。Ellery Queen的故事結構當然沒話說,橫溝正史就講《獄門島》跟《犬神家一族》,每一句詩(每一具屍)丟出來都是劇力萬鈞,摔在地上噹噹響啊!(你很沒禮貌)

  《Death Comes as The End》當然不是這樣結構精巧的作品,它的屬性最像橫溝正史的《八墓村》,用屍體的數量來震撼讀者的神經,這當然也是暢銷的商法,只是不怎麼高明。而且很討厭的是,這本書前面100頁根本連劇情衝突都看不太到,繪聲繪影地說什麼「家族中有邪惡勢力在增長」,猛看了幾十頁連鬼影子都沒有,真想把地海巫師叫出來罵(Ged,說好的影子呢?)

  前面混掉了那麼多篇幅,都沒在舖陳,後面屍體一直丟,想加緊結束(因為沒屍體就沒線索,非典型偵探很難破案),前半(第1頁至100頁)後半(101頁至262頁)嚴重失衡,看得人超生氣,幸好公式是固定的,如果再出怪招我都要撕書。這是元人前文說到「是沒有很好看,可是也不算太差」的最重要原因了,故事結構的失序。

  山田風太郎的《風來忍法帖》(風来忍法帖)也是像克莉絲蒂的操作手法,一本598頁的文庫本,前面300頁都在混!可是這本忍法帖非常成功!為什麼,因為山田風太郎的描寫太精彩,而且故事後半總共死掉十七個人(三個風魔忍者、七個香具師、七個女忍者)。山田風太郎用十七具屍體來塞滿300頁的篇幅,緊張刺激高潮迭起,讓人渾忘了前面的混。可是阿嘉莎嬸嬸?妳的古埃及?真的不要逼我再講了,描寫決定勝負。

  之前元人對於書名的翻譯有點意見,想要自譯「萍聚終有時」暗扣「死亡做為結束」,後來發現誤會很大!書中提到的death comes as the end是講男人受女人的肉體魅惑,墮落敗壞,最後以死亡做為結束,跟元人以為的聚散分離沒大關係,所以還是以官方譯名為準。

  下一本克莉絲蒂觀念長篇,可能兵分兩路,要不就做《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》(褐衣男子),要不就做《Crooked House》(畸屋/歪扭的大宅),看元人手上有哪本就做哪本——敬請期待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