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
[道長] Appointment with Death(死亡約會)
書名:Appointment with Death
中譯:死亡約會(遠流)
作者:阿嘉莎.克莉絲蒂(Agatha Christie)
年份:1938
系統:白羅長篇15
白羅老爹的探案系列從《Death on the Nile》(尼羅河謀殺案)之後進入全盛時期,從前讓讀者垢病的,結局很意外但是有理說不清的,這種情形已經得到大幅改善。不過相對來講,每一本故事的重覆性也越來越高,反而是獨立作品比較有突破。
本書《Appointment with Death》遠流譯做「死亡約會」,沒說的,真的很呆板。Death在通俗小說當中,除了「死亡」這件事,也可以指「死神」的擬人化,對於受害者而言,凶手無疑就是死神,所以元人自己的翻譯,傾向譯為「跟死神有約」,如此也暗合故事情節,不然這書名真的很呆板,但是書是相當的有水準。
延續上集故事,白羅在尼羅河上偵破了大案子,繼續在中東旅行。他在某個晚上無意間聽到,有一男一女在討論要殺死某個人,身為一流私家偵探的他,雖然經常碰到謀殺案,但是,在罪案沒有成事實以前,他也不會太過敏感,只當是有人在排戲對台詞,或者喝醉了講瘋話,揭過便罷。
但是沒想到,當初聽到的這段傻話,後來真的變成了事實!這是發生在故事100頁以後,白羅在旅館邂逅的,家族姓Boynton的一家人,他們的老媽媽,Mrs. Boynton遭到了謀殺。
Mrs. Boynton是這家人的繼母,肥胖臃腫、行動不便,個性暴烈,很喜歡限制子女的行動,以看子女受苦為樂。這家裡的老暴君,用母親的威嚴硬生生剝奪去各個子女的生活樂趣:他們每個人不需要上班、不能交朋友、不准談戀愛,婚姻大事全由媽媽做主。
這樣一個老暴君,突然的死了,兄弟姐妹都鬆了一口氣。可是回過頭來說,媽媽好像不是自然死的,是給人注射了過多的藥劑(媽媽有心臟病史)暴斃死的!回頭一想來,家裡面的兄弟姐妹「人人有動機,個個沒嫌疑」,好像應該要抓出凶手,又好像不應該!
原本與此事無涉的白羅老爹,受地方保安長官委託,決心介入調查此事。他的出面,會給Boynton這家的兄弟姐妹帶來殘酷的試煉嗎?也就像是另一本獨立作品書名,《Ordeal of Innocence》(無辜者的試煉)?
《Appointment with Death》這本長篇,對於元人來講,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。因為克莉絲蒂在此寫出了一個故事典型,後面會一直沿用。家族中有一個老暴君死了,家族中的成員自動成為嫌疑犯,因為老暴君是人人都討厭的,所以家族成員每個人都有可能下手殺他。
《Appointment with Death》把這個故事典型承先啟後寫成一部長篇,而且故事頗不弱!今時今日看來,謀殺詭計已經相當的老套(因為太多人摹仿,包括作者自己),可是故事的架構跟合理性的舖陳都很好,可以算是白羅長篇當中,具有80分水準的中上之作。
這本書的篇幅算中等,分成兩個部分,白羅老爹在開場不小心偷聽到有人要殺人,之後就不見彈了,幾乎整個第一部,約占100頁的篇幅都在舖陳愛情故事。如果不是跟克莉絲蒂很熟的,大概都會覺得無聊透頂,但是元人已經看太多了,反而覺得這部分才是菁華所在(爆)。
白羅老爹在故事後半才出場辦案,他只用了一天的時間給嫌疑犯問話,然後就要對保安長官有所交代,以本書來講,他這個「安樂椅偵探」扮演的十分到位,推理的過程也扣人心絃。
元人自己的觀感,白羅老爹如果是只能在關鍵時刻出場,那前面一些篇幅,除了丟出屍體外還能寫些什麼呢?以克莉絲蒂的角度而言,舖陳愛情故事都好過製造線索。相較起前面一些作品如《Three Act Tragedy》(三幕悲劇)或《Death in the Clouds》(謀殺在雲端),作者故意讓書中角色成立偵探小隊,其實只是在耍弄紅鯡魚,技巧之拙劣我就不講了,總之《Appointment with Death》高招很多。
而另外還想提及的一部前作,就是《Murder in Mesopotamia》(美索不達米亞驚魂),這本也是有濃濃異國風的,而且是以愛情故事為主體的白羅探案。《Murder in Mesopotamia》的故事設定非常扯!但是愛情卻是淒美,整體評價愛情故事大勝謀殺推理。
《Appointment with Death》也是濃濃異國風(書名看不太出來),愛情故事也豐富(量超多),但是謀殺推理的部分並沒讓讀者失望,是沒有特別出奇,可是合理性很好。這是元人自己覺得,克莉絲蒂白羅長篇進入全盛時期的原因,阿嘉莎嬸嬸在這個時期已經可以把戀愛跟謀殺都玩弄於指掌之間了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