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

[說短] Daphne du Maurier的〈The Birds〉(鳥)

 



書名:The Birds
中譯:鳥
作者:Daphne du Maurier(英國)
出版:Phoenix
ISBN:1-85799-749-2
原始:1952年收錄於《Apple Tree and Other Stories》
特殊:Alfred Hitchcock(希區考克)同名電影原著


  這次要講的故事,是動物災難片經典《The Birds》(鳥)的電影原著,做成單冊短篇只有56頁的篇幅,故事看起來好像沒寫完?其實見好就收未必不是一種美麗的結束,以下我們先看劇情。

 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做Nat Hocken,他是一名農場工人,推定為中年男性,與妻子育有一女一子,姐姐Jill大概是小學,弟弟Johnny 學齡前。在一個詭異的冬天,Nat感覺到氣候的異常,特別冷又沒有降雪的跡象,狂風呼呼的吹、海浪也聲勢猛烈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地區附近的鳥類騷動不安。

  看希區考克的電影是沒有解釋「為什麼?」鳥為什麼攻擊人類?不知道,小說裡面是說氣候變得很奇怪,鳥類大群齊飛,不分種族只分強弱,麻雀跟鴿子搭夥,烏鴉跟藍鵲(我假設),最後是鷹隼聯盟......一群一群總有十幾種鳥,數量非常龐大,最恐怖的是海鷗家族,一批都近萬隻,乘風破浪而來,尖利的嘴喙會啄食人的眼珠、撕扯皮肉,甚至還會摹仿「神風特攻隊」做自殺式攻擊,直接用身體俯衝撞人。

  氣候莫名的變遷,讓鳥類變得神經兮兮(卻很團結?)故事以Nat Hocken一家四口為中心,活動範圍不大,時間大概是四天三夜,黃昏近晚鳥類就開始騷動,半夜到凌晨是總攻擊,一到早上又全部安靜下來,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(除了遍地的鳥屍體)。希區考克想必是抓準了這一點加以渲染放大,電影《The Birds》的特殊效果全用真鳥、雖然虐待動物但當時確是一大創舉。

  元人小時候偶然看到這部電影,嚇到屁滾尿流又始終印象深刻,結果在義大利的聖馬可廣場惡夢成真,當時我小學五年級,讓舖天蓋地的鴿子包圍,才發現聖馬可廣場的「萬鴿齊發」,比希區考克的電影特效更可怕!幸好沒有留下不良影響,還跟鳥類結下一點緣分,不然現在哪有文章可寫。

  回到劇情,Nat Hocken一家四口在大概四天三夜的時間裡面,一直讓鳥群轟炸,中間還透過廣播聽到說,倫敦也遭到鳥群攻擊,政府準備祭出鐵腕策略;他們在家裡聽到槍擊,猜是海軍派軍艦開槍射鳥,但是廣播後來也斷了,就不知道英國政府後來的舉措。

  電影裡面人與鳥的戰爭沒有結局,也沒有止息,主角群是利用鳥類突然出現的「休息時間」開車逃離的,只逃離了小鎮當地,明天不知要往哪裡去;小說裡面主角一家是利用六小時的休戰時間出門補給,而後回家等待,因為一到晚上鳥類又要大舉進犯了,而他們沒有任何辦法,只能準備和等待。

  這樣沒結果的故事看了有意思嗎?其實很有意思,因為非常寫實。鳥類齊聚攻擊人類,這幾乎是前無古人的創意發想,能想出開頭已不容易,為何又硬要結局?角色全部死光有意義嗎?又不是「風太郎忍法帖」。鳥類全部給人類殺光?那是不可能;鳥類因為某種因素突然「鳥獸散」?會不會太敷衍了,還是留一點空間給讀者想像的好,因為在故事結尾,主角一家已經安全了,只是未來的困境他們還要面對,我覺得這樣處置倒是不卑不亢,也不要說作者就全對,也不要對讀者就諂媚,創意無限請自行腦補。

  寫到這裡岔開提兩本小說,一本是Richard Matheson的中篇《I am Legend》(我是傳奇),一本是葡萄牙作家José Saramago的《Ensaio sobre a Cegueira》(失明症漫記),這兩本都可以跟我們的故事發生連結。

  首先,「失心瘋的鳥」跟「因病毒傳染而造成的吸血殭屍」根本上是一樣的東西,主角同樣面臨到生命危險,可能會失去身體/性命,這在元人的「驚魂六識」屬於「身」之部,如果主角只是獨自一人,那他可很悲壯,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,《I am Legend》就是這樣的寫法,全世界都中病毒成殭屍了,剩下我,地球最後一個人類。我,是英雄;我,是傳奇,而且「我」到最後真的成了傳奇。

  《The Birds》的設定跟故事結局都跟《I am Legend》大異其趣,主角也不想當什麼英雄,他也有心愛的家人要保護(最怕瘋鳥啄小朋友),故事從開頭到結尾,他只是和家人一起渡過了生死劫難,拿到了補給,最後回到自己的狗窩繼續抵抗,雖然沒有英雄美人的冒險傳奇,但是非常寫實。面對大群魔鳥、面對吸血殭屍,甚至是面對病毒肺炎,我們不是一直這樣嗎?找機會喘息,養足了力氣再跟邪惡對抗,不管地獄的使者長成什麼樣子,至少我們還活著!還能走出下一步。

  跟《Ensaio sobre a Cegueira》有關的部份是結尾,Saramago寫會傳染的失明症,初不甚疾,比行百里始奮迅,精神病院的大混戰是全書最高潮,照理說應該在主角群離開精神病院故事就要結束了,醫生太太四顧茫茫,越線殺人的軍隊佈署跑光了!精神病院也付諸一炬,強姦女人的仇報了,一個明眼的人帶同一群失明的人繼續過生活——我的想法原本是這樣。

  但是Saramago越寫越見敗筆,甚至寫到後來就用一場雨,把失明症患者全部醫好了!奇怪咧,這麼神秘不可解的問題,為什麼用這麼輕易的方法就解了開去?難道要推給神蹟嗎?可是聽說Saramago又是無神論者(?)我只覺得「硬要寫出解法」這種想法實在很差勁,倒不如學《The Birds》做故事小留白,剩下的部分讀者自行想像。

  Saramago舖陳失明症寫了精彩的大半本,到最後變成只是「白盲」一場。

  回到故事本身,Daphne du Maurier的描寫很平實,很日常生活,對於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,天地的異變也沒做出任何結論,倒是希區考克慧眼獨具,抓到一個好題材拍出經典災難片,把個小屁孩嚇成忠實觀眾,幾十年後還來寫簡介。

  關於《The Birds》的故事簡介,寫到這裡可以結束了,元人使用的版本非常受用,可惜絕版多年,特別附上ISBN(國際索書碼),上二手書網站仍可以購得。關於Daphne du Maurier的作品,只有準備講這一篇,後續還會再開新戰線,敬請期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