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紅高粱
作者:莫言
收錄:《紅高粱—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小說選1》
編選:西西
出版:洪範書店(臺灣)
日期:2001年十二月十印
原始:1986年《人民文學》第三期。
講到莫言的〈紅高粱〉,這是以前在BBS武俠板一位前輩推薦的,這位前輩覺得〈紅高粱〉是一篇好的武俠小說,或者說「有邊讀邊的武俠小說」,跟武俠能沾上一點邊,讀起來有樂趣,也就是了。他的評語頗嗆辣,記得他是說:
「莫言的〈紅高粱〉能把一堆武俠小說踩出屎來。」
故事經過了這麼多年,元人曾經拜讀《紅高粱家族》但沒有讀完,只讀了第一篇(即〈紅高粱〉),後來也接觸了莫言的長篇小說《檀香刑》和《十三步》——我還是沒有讀完!那好吧,回到最初的起點,就講莫言的〈紅高粱〉,就當武俠小說看,就只講這麼一篇,不管莫言有沒有得諾貝爾獎,我只是依我讀者的觀點。
莫言的這篇〈紅高粱〉結構很簡單,怎麼簡單呢?它故事主線就是余司令帶領鄉民小游擊隊,到膠平公路(連接山東膠縣和平度縣的公路)中間的一段去伏擊日本兵,光看主線讀者當然不明白哪個是哪個,所以在故事中間又穿插了好幾段回憶,用點兵點將的方式告訴讀者誰是誰,跟這場游擊戰有什麼關係,關係怎麼來的,最後日本兵來了,小游擊隊跟日本車隊大幹一場,雖然賠了夫人又折兵,但是死去的、活著的,早在之前就犧牲的,都因為作者「我」的記述成了名垂文學史的英雄。
這篇小說使用的是全知觀點,作者站在上帝的位置俯瞰一切。大家不要因為作者跟角色套近乎,一口一個「我爹」「我爺爺」「我奶奶」就以為作者的「我」曾經經歷過這一切——沒有好不好!莫言的描寫功力驚人、見聞紀錄過人、想像力更超人,他假造一個自己的家族,用虛實相生的方法構造出全篇故事,看起來好像是真的!其實一分真實九分想像,或者還有一些是跟文學經典借鏡,所以有的橋段跟其他大師還能互相關聯。莫言在〈紅高粱〉故事當中緬懷曾經存在的英雄,那都是些典型,而恰好是「我家」的祖先,所以「我」也不客氣了,邊寫書邊自肥,我奶奶又怎樣我爺爺又怎樣,其實也都是全知觀點——你祖宗的隱私會他媽掀開褲底讓你知道?當然都是想像得來。
說到「英雄」二字那真是〈紅高粱〉的一大賣點——莫言描寫紅高粱田,隨便就唬死我們這些識淺的讀者,出國只會飛往東京巴黎,誰能知道山東高密的紅高粱田長什麼樣子?還有田裡的螃蟹?但光是描寫紅高粱田,不如去看《國家地理雜誌》還有彩色照片!看小說幹啥子呢?當然是為了人,為了那些人物描寫。
莫言寫〈紅高粱〉的一個隱喻:「過去的人(我爺爺那輩)活得很精彩,他們活在一個痛快的時代,快意恩仇、敢恨敢愛;而我們呢?強種傳不過三代,傳到我這代已經只會搖筆桿懷念祖先。」莫言有一點這樣的隱喻。
〈紅高粱〉寫出了一個曾經存在過英雄的大時代,相對於乏善可陳的「我」的時代,我爺爺那時的英雄豪傑活得多麼痛快!郭箏在《少林英雄傳》也有提出這樣的感慨,少林寺曾經人才輩出,獨領一時風騷多麼精彩!傳到故事裡面這一代,整個江湖只剩下搞笑角色。
莫言跟郭箏怎麼會相提並論呢?莫言是文學作家,郭箏是武俠小說家。可是讀者要知道,〈紅高粱〉本身是一部「海天一線」的作品,究竟是通俗小說還是文學小說?難分清,所以叫做「有邊讀邊的武俠小說」,做為文學又有武俠的熱鬧;做為武俠又有文學的底蘊,好的小說是跨越類型的,而莫言的〈紅高粱〉可以說將郭箏的《少林英雄傳》狠狠擊敗!因為郭箏沒有寫出曾經存在的英雄,莫言有。
繼續講英雄的問題,故事中的「我」認為祖父那輩的人頗多英雄好漢王八蛋,不像我們現在全都是軟腳蝦,這跟英雄有關嗎?我覺得要再劃分清楚,不是英雄不英雄的問題,而是血性的問題,血性越傳越弱,教養越修越高,所以英雄好漢王八蛋,傳不了三代都變成飼料雞跟軟腳蝦。
讀者仔細看〈紅高粱〉裡面的重點人物,如余占鰲(我爺爺)、戴鳳蓮(我奶奶)、豆官兒(我爹)還有羅漢大爺(我羅漢大爺),他們做事情都沒在想的,全憑血性引導,我想我就要,我要我就幹!幹哪!有什麼問題幹了再說。這是武俠小說失落已久的「血性」,設若一個大俠援救弱女子,在救以前先盤算對方多少人、武功強弱,救了有沒有好處,會不會遭人反將一軍抑或仙人跳......這種種種種,光是「心念電閃」就要用掉四五頁,而且你還要「虎軀劇震」不知道幾次不然沒有動作場面,雖然力求俐落簡單,事情還沒想好讀者已經要棄書。
〈紅高粱〉沒有這個問題,火點著了就要燒,燒了會點燃什麼?或是燒到自己?通通沒在管的,反正火點著了就燒吧,血性主宰的爽。由血性主宰的處事,俗話講「快意恩仇」,快意恩仇跟英雄有關係嗎?好像沒多大關係。余占鰲說多英雄,搶親戴鳳蓮是殺掉一個麻瘋病人,跟一個戰鬥力只有5的糟老頭子,從此得個女人又佔間酒坊,這算英雄?
戴鳳蓮委委曲曲嫁了單家麻瘋仔,不意心上人轎夫突然來搶親,高粱田裡打野砲,生下個豆官還裝孬,十四年都沒得名分,親爹當做教父認。我真的幻想戴鳳蓮,在寂寞的時候也偶爾獻身給羅漢大爺——這沒什麼嘛!《天龍八部》登記有案的,余占鰲如果真是「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」,外邊女人必不可少,如果戴鳳蓮真的對余占鰲有份愛,抽大煙、野風流可能也都是因為愛!這些莫言在〈紅高粱〉裡頭沒寫出來,但我相信戴鳳蓮絕對不會單純癡情,因為她也有血性,但是戴鳳蓮算不上英雄,她是舊時代的新女性。
再講羅漢大爺,血性漢子,強中之強!羅漢大爺悲壯的死(讓日軍教人活剝皮)是故事當中最嚇人的一段,比兩軍槍戰還恐怖(因為焦點集中又加長鏡頭),但我要講的仍是羅漢大爺的血性。從一開始跟日軍衝突受傷(子彈擦過頭皮),到築公路服苦役,到夜間逃跑氣憤殺驢,到最後的活剝皮,羅漢大爺一身背負了多少傷啊!又餓又渴,滿身瘡痍,但他卻不屈不撓的活著,痛是一定痛,苦也是當然苦,可是他有沒有自己問過一句「為什麼!」沒有,遭遇那麼慘還是沒在想前因後果,就憑著生命力支撐下去,想幹什麼就幹什麼,血性!羅漢大爺的頭腦是故事中最鈍(年紀大又長年勞役,智力如同動物),血性卻是故事中最強。我看著就還是覺得,羅漢大爺是故事裡面最強角色,不是因為剝皮死,是因為血性,還是血性,然羅漢大爺仍不是英雄,他是好漢。
看〈紅高粱〉故事也有三五遍,看到都有自己的意見,我覺得這篇故事最讓人佩服還是描寫,看來看去全是描寫。血性弱化的我們這一代,回想血性強盛的前幾代,郭箏就沒有辧法提出具體事證,莫言就能;甚至梁羽生在《雲海玉弓緣》寫到「傳說中的」邪派宗師喬北溟,讓人神往;真正讓此角出場時,竟是個騎馬打仗的殺刀王(喬北溟出場時跨坐在僕從身上,拿獨腳銅人做兵器),實在令人發噱。
所以我要提〈紅高粱〉,該怎麼說呢?這一篇「有邊讀邊的武俠小說」,介紹得不能算詳盡,但是我依著讀者的本心,能夠心口如一不欺騙自己,也就夠了。莫言的小說講實在話,大部份的描寫都太囉嗦,我根本受不了,聊提一篇〈紅高粱〉與讀者分享,真的是依著我讀者的本心,之後大概也就不再提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