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Hallowe’en Party
中譯:萬聖節派對(遠流)
中譯:萬聖節派對(遠流)
作者:Agatha Christie
原始:1969
系列:白羅長篇30
《Hallowe’en Party》(萬聖節派對),元人一直滿心期待要做的一本長篇,果然沒有讓我失望。這本長篇呼應了相當多本的前作,而且都是Mr. Oliver系列的,當然最應該要提的一本是《Dead Man’s Folly》(弄假成真/死人的殿堂),故事結構大部份相像,可是看下去又不完全一樣!原本元人覺得這兩本長篇是姐妹作,甚至主觀認定,《Hallowe’en Party》遜於前作,結果是我錯了,錯得很離譜,當然,這個跟遠流版的翻譯也不無關係。
——遠流版的《萬聖節派對》,翻譯內容謬誤百出,堪稱系列之最!
《Hallowe’en Party》跟《Dead Man’s Folly》故事很像,一本是青少年派對發生了謀殺;另外一本是園遊會的餘興節目「謀殺解謎」弄假成真,這兩本書共通點在於死者都是小女孩,乍看之下真會錯認為,阿嘉莎嬸嬸是不是老了?怎麼故事的哽重覆到那麼誇張?其實沒有,正確說來是「白羅系列沒有」。
白羅系列這麼一路看下來,從《Death on the Nile》開始水準就一直維持平盤,有故事很悶線索卻簡單的,這個是有;但是因為年紀增長而寫壞掉的,目前還沒看到,而我們也只剩一本《Elephants Can Remember》(問大象去吧/大象會記得)要探討了,因為《Curtain》(謝幕)是克莉絲蒂早就寫好,規定在她死後才能發表的,這就不算在內。
《Hallowe’en Party》跟《Dead Man’s Folly》很像,但它真正呼應的是經典名作《Mrs.
McGinty’s Dead》(麥金堤太太之死),因為「蘋果」,因為舊案翻查。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兒在萬聖節派對當天跟同伴吹噓說,她看過謀殺案,她看過一樁「真正的」謀殺案,因為這個女孩平常就很愛吹牛說謊,同伴沒有人相信她。結果派對結束以後她沒有回家,因為她讓人把頭按進了裝滿水的,原本用來玩「咬蘋果遊戲」的鐵桶,就這樣活活溺死。
原本的一句玩笑話,因為出現了屍體而變得很逼真,這個小女孩會死,因為她是謀殺案的目擊證人嗎?看到了又沒告訴警察,所以當時的凶手為了自保乾脆把她滅口?在名叫「蘋果林」(Apple Trees)的大宅裡面,小女孩溺死在蘋果桶前面,跟蘋果感情最好的Mr. Oliver深感自責,急急如律令請動白羅老爹來查案。而跟Mr. Oliver跟蘋果最有關係的一本長篇,就是《Mrs. McGinty’s Dead》。
《Hallowe’en Party》應該也算是經典之作,但是這樣講又很不負責,因為白羅系列到了中後期幾乎是本本經典,褒美之詞都失去形容。元人最想按讚的點在於,阿嘉莎嬸嬸在詭計的演變幾乎是沒有新招式,可是每一本都還是能把讀者騙到團團轉!連著做了幾本長篇,都發現遠流版的翻譯害人不淺,看到《萬聖節派對》真的確定翻譯是禍害,故事裡面前後呼應的哽都叫不出來,因為連最難搞錯的專有名詞(地名、人名)都可以自打嘴巴,前後不一!
這本長篇的故事節奏很快,讀者光看書介就知道誰會死了,案件舖陳只用了一場派對的時間,是後面查案的過程比較磨人耐性;熟悉系列作的讀者應該會發現,阿嘉莎嬸嬸在白羅系列寫到最晚期,寫到《Third Girl》(第三個單身女郎/第三個女孩)和《Hallowe’en Party》,故事的調性越來越現實了,作者坦承這個世上有邪惡,魔鬼確實存在,看完整本也沒有人戀愛結婚——大家很熟悉的,克莉絲蒂創作的公式,在這些經典名作當中一一打破,這個才是真的很見功力。
最後要提一點,延續前書的,Mr. Oliver的動物園,上一本長篇出現了「孔雀」,這一本有什麼?元人不客氣告訴大家:「大象。」什麼?大象不是下一本嗎?怎麼這本也大象?
確實這個點是滿奇妙的,白羅在問案過程中,在他的記事本寫下了「大象」,也提到「舊罪影長」(Old sins cast long shadows),但是這不是本書的重點,變成一種彩蛋,在下一本長篇才要說明。
下一本長篇,我們要談的是《Elephants Can Remember》,動物園第二彈(喂),Mr. Oliver最後一場戲,再過去白羅也要下台一鞠躬了。
敬請期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