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

少林三十六房,就是彈子房(郭箏)



篇名:彈子王
作者:郭箏
收錄:好個翹課天(遠流)
原始:1988年十月六至九日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

 

《少林三十六房》是香港電影明星劉家輝的成名作品,劉家良導演、倪匡編劇,一部功夫電影。少林功夫原本只有三十五房,從三德和尚(劉家輝飾演)開始,開創了第三十六房,把少林功夫外傳俗家弟子,所以「少林三十六房」的延伸意涵,就是「武學奧義也可以沒有門檻」,不論身份地位學歷、高矮胖瘦美醜,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是食神,大概這個意思。

 郭箏的短篇小說《彈子王》,寫的是一個校園魯蛇「阿木」,因為熱愛打撞球(彈子)沒有找到春天但是終於找到自己,大部份收錄這則短篇的少年小說選集都是從「校園邊緣人」、「關懷弱勢」和「少年成長」的角度切入,不過元人在這裡要談的是,郭箏真好樣的,他獨到的包裝手法把校園小說寫成武俠小說,不單是〈彈子王〉,還有〈好個翹課天〉也是如出一轍。

 阿木是一個魯蛇(loser),長得嘴歪眼斜講話又細聲細氣,頭腦不太靈光感情又十分脆弱,為了迎合別人常常委曲自己。根據故事中的描寫我們發現,阿木不但魯,還是個「陳年老魯」,他的魯蛇形象就跟金鐘罩一樣,打從他爹射給他娘卵子受精開始就已經存在,打出娘胎與生俱來,根本渾然天成,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(感念黃易大師 XD)。可是與生俱來的金鐘罩,可以讓人從頭頂到腳底刀槍不入(眼球肛門等除外),與生俱來的魯蛇衰樣,只會招來無窮無盡的欺負和侮辱,以校園背景來講就是校園霸凌。

 武俠小說裡面總不乏這種故事,是主角一開始遭受欺負侮辱,後來因緣際會成為一代大俠的,基本上金庸小說隨便一抓都是一把,但是元人特別想提黃鷹的《天蠶變》,因為「做繭自縛,破繭重生」才暗合〈彈子王〉故事的題旨,而且雲飛揚原本在武當派也就是個魯蛇,讓師兄當活靶射飛鏢校園霸凌。

 〈彈子王〉為什麼會長得像武俠小說,很重要一個關鍵在於「武藝」,〈彈子王〉故事當中的武藝就是撞球,不是籃球也不是足球。為什麼特別要選擇撞球?很簡單,因為撞球不需要隊友,以阿木這種衰小樣子,在朋友眼中是「愛哭又愛跟路」,根本流鼻涕的小鬼,你說要把他套進《足球小將翼》(キャプテン翼)還是《灌籃高手》( SLAM DUNK)根本都非常惹笑,因為團體運動要凸顯一個角色的話,那個人必定不能是孬種!大空翼是領袖群倫的不死鳥,櫻木花道是桀傲不馴的野性兒,阿木怎麼是這樣子呢?所以選擇撞球剛剛合適,因為撞球只要一個人練習就好了,而且也吻合當時的時空背景。

 再說〈彈子王〉為何會像《天蠶變》,有兩個重點,其中一個是彈子房的神秘老人。阿木發現自己有撞球天賦之後,不但是很阿甘的日日苦練,甚至還「遠征」到武昌街一間老舊的彈子房,在那裡邂逅了神秘老人,學會了失傳已久的古武學「開崙」(撞球桌沒有袋口的玩法),阿木對於撞球的熱情與日俱增,功力也成正比增加,可是他始終缺乏的就是兩顆蛋蛋──什麼東西?頂天立地應該要有的「信心」和「勇氣」。
 
 另外一個重點,元人一直提《天蠶變》而不提《神鵰俠侶》或《倚天屠龍記》,除了阿木本身與「帥」絕緣以外,最大的重點就是他的撞球功力(或曰「天蠶功」)是在他武功盡廢之後才神功大成的。阿木打彈子始終苦練,但是登不了大雅之堂,跟同學合計耍老千,結果敗在對手的氣勢之下,技術再高明都發揮不了作用。然而在阿木的生命遭逢重大變故之後,經過好多年,故事主述者的「我」跟阿木又重逢,在偶然的機緣下,已成殘缺的阿木居然超越了自己的「魯」,贏了一場職業級的撞球邀請賽,奪得五萬元獎金和昔日女同學的青睞(表現形式為「阿木,你真是他媽的!」

 這樣一個很宮本輝式的結尾,和金庸小說絕不相同,因為又很俗套,跟黃鷹小說正好合拍,所以元人才會覺得《天蠶變》最適合用來映襯〈彈子王〉。阿木的賣相絕不討好,身份又低賤,四處讓人瞧不起,可是一進了彈子房,他就儼然成為一方領主,整張球桌都歸他管轄,要打誰就打誰,要進哪個洞就進哪個洞,稍息之後開始動作──稍息!彈子房(撞球間)並不是專屬於王公貴族的地方,你只要想打就可以進去打;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成為彈子王,所以元人才說彈子房是少林三十六房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