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八十七分局14:關鍵字是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

 Ed McBain在每一本書的前言和後記都會透露一些事情,元人的小說筆記單靠這個已經找到很多好橋,本書《The Pusher》也不意外。看小知堂版本《毒販之死》的朋友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說,Steve Carella中槍之後到底何時康復呢?

 《The Pusher》幾個重要情節當中,一個是烈火老爹Peter Byrnes的十八歲獨生子Larry Byrnes涉入Aníbal Hernandez(即故事開始懸樑自盡的藍面屍體)的詭異謀殺案,第二個就是Steve Carella在追捕藥頭Gonzo的過程中差點因公殉職。

 其實這本《The Pusher》原本是Steve Carella三部曲的最後一部,Ed McBain本來要讓Steve Carella死掉的,Carella並沒有「差點」因公殉職,他是真的要死,只是後來讓出版社編輯等人救活了。

 Ed McBain寫這系列警探小說的構想,就是「十五名警探輪流找死」,天有不測風雲、人有旦夕禍福,誰說主角就不會死?而且Steve Carella也不是主角,主角是整個八十七分局。

 根據McBain的原始稿,Steve Carella中槍之後死在聖誕節當天早上,教堂鐘聲響起,就像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的《戰地鐘聲》(For Whom the Bell Tolls)一樣。《戰地鐘聲》的原名直譯是《喪鐘為誰敲響》,McBain可能有意要玩這個文學啞謎,所以在案件偵辦的過程中,Steve Carella抓到一個買賣毒品的現行犯,少年郎,他的名字就叫Ernest Hemingway,非常的好笑。起初元人以為McBain是故意要開海明威玩笑,後來發現不是,是為了要和原本的結局相呼應。

 《The Pusher》的情節進展快速,McBain寫到系列第三本已經是駕輕就熟,讀者關心的一些情節大致上沒有什麼太大進展,Steve Carella和他老婆Teddy Carella一樣甜甜蜜蜜,還沒有傳出懷孕的消息(作者打算要他死咧,還懷什麼孕 XD)。Bert Kling和Claire Townsend一起做Christmas Shopping,是有在交往啦,但是戲份不多,帶過而已。

 比較搶戲反而是烈火老爹Peter Byrnes一家人,因為獨子Larry Byrnes的涉案,讓烈火老爹著實也雞毛鴨血了一陣子。甚至他拿到犯罪現場指紋檢驗報告時,還照會Carella先不要check,先拿給他處置,這是烈火老爹比較人性化、比較脆弱的一面。不過這般情節好像只有發生在《The Pusher》,之後就沒有了,烈火老爹仍然是硬漢一枚。

 《The Pusher》因為情節比較簡單,筆記到此為止。「八十七分局」系列小說因為重覆的元素非常多,接下來的筆記,如果可能的話,一本一條,不再囉嗦。讀友如果看到文章相片有換,就是新章筆記開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