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「前修未密,後出轉精」,這八個字如果換句話說,也可以轉意為「取材借火」「把失落的一角磨成大圓滿」,說來說去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,就是前人有想到,沒有寫到的創意,讓後人重新再寫,或者可以寫到情盡乎辭。而今我們可以在這些說法上再添一種,就是「洗劍」──這是從古龍《浣花洗劍錄》和劉定堅/馬榮成《中華英雄》二者相提並論所得到的靈感。
古龍的《浣花洗劍錄》,無論對於作者、對於業界而言,都是一部承先啟後的作品,「洗劍」二字別具象徵意義。但是就作品本身而言,主角方寶玉卻似乎並沒有浸淫出「洗劍」二字的真義──如果我們把「少年成長」的過程比喻成「洗劍」,暗示他的「淬煉」、暗示他的「蛻變」--反倒是在《中華英雄》書中,主角華英雄命運多舛的坎坷際遇,孤星獨身的寂寞情懷,才真正地把「洗劍」二字融會貫通到故事之中,這是《中華英雄》對於《浣花洗劍錄》承先啟後的最大功業。
《中華英雄》本身的故事並不止於「決戰自由神」,但是就筆者個人認為,看到那段也儘夠了,第一個華英雄已經自創「中華傲訣」成就一代宗師,對讀者不算沒有交代;第二個華英雄已經失去了最強的敵人、最值得尊敬的對手,你說這故事還要寫它幹嘛?最最高潮的大決戰,就像是夕陽西下時的滿天彩霞──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──吉川英治撰寫《宮本武藏》也是在夕陽西下(決戰巖流島)後迅速收攏,便不顯得歹戲拖棚;《中華英雄》基於種種商業限制做不到這一點,只好讀者自己動手。
《浣花洗劍錄》的主題雖是少年成長,主角雖然是少年奇才方寶玉,但是筆者始終都認為,這套書裡頭值得喝采的絕頂人物只有兩人,還都是中年男子。一個是中原俠王紫衣侯,一個是東瀛劍豪白衣人。前面七章半的大高潮,就是紫衣侯決戰白衣人的「劍氣映金波」,後面的章節則都是方寶玉的成長故事。筆者認為《浣花洗劍錄》的菁華只存在於前面七章半,蓋因為方寶玉的人物塑造極差,極不可取。東瀛白衣人生平第一號對手便是中原紫衣侯,第二號對手就是蠢才方寶玉,與紫衣侯一戰讓他在讀者心中成為不朽,與方寶玉一戰卻讓他連死也蒙羞。
一場經典決戰,帶出的結果應該是對戰雙方都讓人印象深刻,好比說宮本武藏對佐佐木小次郎的「決戰巖流島」、紫衣侯對白衣人的「劍氣映金波」、葉孤城與西門吹雪「決戰紫禁之巔」還有龐斑與浪翻雲的「月滿攔江之戰」。這些對戰分別出自不同作者的不同小說,但是都同樣讓人印象深刻,難以忘懷。同樣地以這個標準來評斷《中華英雄》,華英雄與無敵這場中日高手的驚天對決,我們同樣可以把它列做一場經典決戰。「決戰自由神」的妙處不是只在於誰勝誰敗,而是讓華英雄和無敵雙雙在讀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,但凡提到華英雄必定不會忘記無敵,講到無敵也必定會想起華英雄。
《中華英雄》從第一集起始到「決戰自由神」做終,就筆者來看,可以說成是《浣花洗劍錄》在劉馬兩位作者筆下重新活轉,真正達到了表裡一致的「洗劍」意涵。華英雄從弱冠少年成長為一代宗師的心路歷程,可以說是「洗劍」,多舛的命運、坎坷的遭遇對於他千錘百煉,百煉成鋼,把他從渾金璞玉變成一柄絕世好劍。劉馬二人對於古龍小說的消化吸收也可以說是「洗劍」,把「古龍劍」上頭的苔痕鏽跡重新打磨亮光,讓原本優良可取的創意用另外一種方式活出生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