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[一冊] 張文環的《論語與雞》



書名:論語與雞

作者:張文環
翻譯:鍾肇政(原始為日文)
繪圖:劉伯樂
初刊:《臺灣文學》第一卷第二號,1941年九月出版
此版:遠流「臺灣小說‧青春讀本」第七本
ISBN:957-32-5715-7

  《論語》與雞的交集在於「陽貨」,我講這一句可能是諷刺,可能是沒事找事,也可能是自以為客觀;但我的效果出在哪裡?在於我憑空造出一座山來,地從山出的「山地剝」,然後我希望這座「山」(不管它高度有多低)能夠「劃分陰陽」,在讀者群中製造「山陽」跟「山陰」兩方意見,而我自己不多說明,這就是我要的效果。

  平地造山,劃分陰陽,這個卦象叫做「山火賁」。作者只講「山」不講「光明」或「黑暗」,這樣就接近「客觀」。張文環的《論語與雞》就是這樣在寫作,只是描寫太淡。

  根據書中所附資料,張文環寫作的背景是他的故鄉,嘉義梅山,梅山產竹,鄉民多從事相關產業,例如造紙。張文環寫作的主角是一個在舊式學堂(私墊)上課的小男孩「阿源」,約是十多歲,可能國小到國中二年級的年紀;跟阿源對照的是學堂老師的女兒「阿嬋」,還有阿嬋九歲的弟弟。如果阿源比阿嬋大,阿嬋的弟弟九歲,那麼我推測阿源是十二至十四歲。

  這個故事繞著阿源的生活經歷在講,主要講學堂發生的事,焦點放在學堂老師,一個道貌岸然但表裡不一的成年男子,白話講「假道學」。他對待自己的兒女很寬鬆(好像都沒在教,孩子也不讀書?)對待學生很嚴厲,不假辭色;結果課業上是能混則混,拿一本《論語》教了幾個會的?罵人倒是罵得凶。

  故事的「殺球」出在梅山有鄉民為了砍竹子起糾紛(起因:到人家的山裡偷砍竹子去賣),僵持不下,要在「有應公」(孤魂廟)前當眾斬雞頭立誓,求一個公平。結果到底是誰砍誰竹子,有沒有人偷砍人家的竹子?那不是重點,重點是那隻給人斬頭的雞。

  一本《論語》騙梅山,道貌岸然的學堂老師(相貌不明),看到人家雞頭斬下去!一斬又一斬,頭沒斬斷,雞雞痛,飛落下山,「老輸」居然不顧忌諱跟著溜下山坡去抓。這裡要釐清一個觀念,拿來斬雞頭的雞,是給「有應公」的祭品,獻給孤魂野鬼的,雖然沒有明文規定,但雞殺掉以後沒有人會要,直接丟掉餵野狗(畜牲自己會叼),看熱鬧的吃瓜群眾,連雞噴出來的血都不願沾上,怕帶衰。

  但是這位學堂老師,可以不顧學術地位跟傳統禁忌,為了「今晚吃雞」驚人搶,飛身下山去把瀕死的小雞雞抓回家。蹺課看熱鬧的阿源目睹全副景象,沒有說什麼,因為作者要保持客觀,但元人有一句話說:

  「梅山的竹子都是『綠色直正』,怎麼老師是『綠色掰彎』嗎?」

這故事在「殺球」之後平淡結束掉,以短篇小說來講是欠缺,回頭看前面講了阿源在梅山的生活點滴,有點像鴨子拉屎,答答滴滴,似乎也串不連戲。不過就元人本身而言,我是喜歡這部作品的,只希望自己出到相同招數,能夠有更具體、更鮮明、更富時代感的描寫。

  這次的文章就到這裡結束,關於「臺灣小說‧青春讀本」之前講的是鄭清文的《三腳馬》,之後還會繼續。元人私房推薦,楊逵的《鵝媽媽出嫁》,這就不是「小雞雞」了,是「我鳥」!

  ——考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