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危険な判決
收錄:十津川刑事の肖像
出版:德間書店
初出:昭和五十年七月《別冊小說CLUB》
寫好故事不用九把刀,三把刀就可以。西村京太郎不為人知的「匕首詭計」專題,上接前文〈白い殉教者〉(雪中的殉教者),來到完結篇。如果說前文的匕首詭計是「變化球」,這次的匕首詭計就是「快速球」,故事全無花巧,正面對決,就用三把短刀(ナイフ)收束整個故事,非常簡單好學。三把刀要怎樣說好一個故事?講這樣有點含糊,應該說「如何不要花費太多屍體來寫好一個故事?」這才是重要的。
西村京太郎在〈白い殉教者〉有比較多的描寫和舖陳,匕首詭計較不明顯(因為核心也不在匕首,在於其他的元素),沒有刻意說破真的很難發現,原來用於凶器的這三把匕首,才是西村京太郎的拿手絕活(相較於「青酸カリ」這個毒殺詭計)。在〈危険な判決〉故事當中,故事焦點是一直鎖在凶器(匕首)上頭的,開頭第一小節就丟出一具屍體,從背後讓人用匕首刺殺,一刀斃命。死者身上有點財物,如果是搶劫殺人,應該會把財物拿走;可是問題在於,凶手不但沒有掠奪財物,甚至用於凶器的匕首,本身還相當有價值!這是哪裡來的神經病,拿藝術品殺人?匕首詭計開門見山,全無矯飾,〈危険な判決〉就是匕首詭計的代表作。
〈危険な判決〉一樣出現三把匕首,而究竟有幾名死者?當然元人不能說破。元人只能說,這則短篇沒有一死死八個,沒有把所有屍體用一句話丟出來,像《消えた乗組員》(消失的船員)那樣令人發狂,還敢寫成將近四百頁的長篇小說,這已經算是很收斂了,非常收斂。然而讓人遺憾的是,本篇故事使用偵探是「十津川警部補」(當時才二十五、六歲,當了六年警察但還沒有昇「警部」),十津川的推理總是那麼理所當然,主角威能,十津川不管說什麼都是對的,作者一定幫他圓謊,而且十津川系列的行文筆調都風速快!快到什麼都不用交代,案情就解開了。
對比〈白い殉教者〉和〈危険な判決〉這兩篇,為什麼元人說「匕首詭計出現了快速球」呢?因為十津川故事幾乎都沒在推理的,也沒在舖陳描述的,三把匕首的使用,已經明顯到有一點像「裸露」了。如果本作跟前作〈白い殉教者〉一樣,三把匕首收束全部故事,雖然有雷同之嫌,我覺得那還是可圈可點;但作者似乎寫太快(手比腦快),寫到將近結束了才感覺「哎呀!可以再轉折一下」(其實也就是出紕漏),又增補了兩個小節,雖然憑藉十津川警部補的無敵推理力把故事扳回正軌,切合題旨(也就是「危險的判決」),但我覺得西村京太郎的匕首詭計就沒前作漂亮,只是控制住屍體數量而已,而且也還是追加了預算。
推理小說寫連續謀殺,很像「賣火柴的小女孩」——怎麼說呢?點燃一根火柴會有一具屍體,點燃火柴的火光會吸引讀者看下去。好的推理作家寫一本長篇最多點三根火柴,西村京太郎卻可以在一則短篇點掉滿地的火柴(喂)。本格推理對於火柴的數量還頗要求,通常一本長篇裡面不要點超過太多根,點了又點就顯得控球不穩;但是理想與現實往往相違背,案情每每會陷入膠著,偵探找不出線索怎麼辦呢?只好等凶手再殺一個(這是真的),所以本格推理經常都出現連續謀殺,並且樂此不疲。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,西村京太郎在〈危険な判決〉算很收斂的,他用凶器的數量控制屍體的數量,這篇算成功,換了一篇〈人探しゲーム〉(尋人遊戲)你就知道,居然在一則短篇可以點掉滿地的火柴!
下一篇西村京太郎,將回到「德大寺京介」系列,講他總共只有兩篇的第二短篇〈天国に近い死者〉(死者離天國那麼近),敬請期待!
又要跟讀者說抱歉了,這次這一篇寫得太快,全憑記憶就寫了初稿,結果紕漏甚多(怎麼跟西村京太郎一樣的毛病 XD)。
回覆刪除在2021. 10. 17晚間大幅修改,是把原文又看了一遍才修改的,沒那麼多錯。文理不通的部份也修正了,初稿有看的讀者實在抱歉,你們沒說我錯我自己也知道錯了,果然做事情不認真不行,一偷懶就心不安,只好把文章寫多一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