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

[道長] Agatha Christie的《Remembered Death》(魂縈舊恨)


 

書名:Remembered Death
中譯:魂縈舊恨(遠流)
自譯:死神依舊在(元人)
作者:Agatha Christie

原始:1945年二月(美國版初版)
特殊:英國版書名為Sparkling Cyanide


 Agatha Christie的觀念長篇第二彈,擴寫自白羅短篇〈Yellow Iris〉的《Remembered Death》(魂縈舊恨/死神依舊在)。

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,克莉絲蒂的小說通常以英國版為主,元人在講述的時候也盡量使用英國版;但是這本不同,如果美國版才是真正的初版,我們就應該奉美版為正宗來講——為什麼呢?第一個是美版書名比較切題,也好聽得多;第二個是美版跟英版的情節在故事進入最高潮當時稍有不同,美國版比較俐落。

 臺灣中譯版(遠流出版)採用的是美國版,所以書名才叫《魂縈舊恨》。如果是採用英國版,那書名應該叫做《閃耀氰酸鉀》,有夠難聽!幸好美版是正宗,真的鬆了一口氣。

 這一本長篇的特點,比諸克莉絲蒂其他長篇,甚至是白羅系列長篇來講,結構是精簡又紮實,採用「三幕悲劇」的形式寫作,卻比白羅系列的《Three Act Tragedy》(三幕悲劇)好看,因為馬步穩,出拳有力。

 白羅系列有時看來很像老舍小說,劇情交代不下去,沒關係啊!只要丟出更多人物,弄出更多屍體,來把故事扯圓就好了;但是《Remembered Death》不是這樣子,從頭到尾案件關係人就是只有六個,謀殺與否是根據故事主線在進行,絕無拖延雜沓的毛病,簡單來講,就是阿嘉莎嬸嬸的控球非常穩,投出可以預期但是又意想不到的變化球,而且球是順順鑽進捕手手套,不是沒的亂扯的大暴投。

 另外一個重點,《Remembered Death》是一本沒有神探的長篇,從白羅短篇擴寫而來,寫成長篇之後卻沒有了白羅,只丟出「最佳男配角」Colonel Race(雷斯上校)。Colonel Race是英國情報員、不是偵探(他替軍情五局MI5工作),可是他是克莉絲蒂小說的「最佳男配角」,幾乎每一本出場作品都是名作,作品橫跨白羅長篇及獨立長篇。本書是他出場的最後一本作品,在書中他已經是六十歲,身分為案件關係人George Barton的世叔。

 這齣三幕悲劇,最重要的是第一幕,六個關係人全部在想念一名死者,死者名叫Rosemary Barton。Rosemary是「迷迭香」,她有一個妹妹叫Iris「鳶尾花」,她的先生是George Barton。George Barton跟Iris Marle都是Rosemary Barton死亡案件的關係人,而——Rosemary是怎麼死的?為什麼六個人都在想念她?

 《Remembered Death》這個書名,望文生義是「記得的死亡」,有一個人死了,然後有人記得,記得的死亡。可是Death這個字,其實一字多義,它可以同時意指「死亡」(事)、死者(人)跟死神。如果用做「記得的死亡」,當然就是指六個關係人對於Rosemary的猝死念念不忘;用做「記得的死者」意思也差不多。

 可是,如果用在「記得的死神」呢?有死亡當然有死神,謀殺案的凶手就是死神代言人,Rosemary Barton在鷄尾酒宴當中死了,她飲下了毒酒滿杯,鷄尾酒摻氰酸鉀滿滿一杯,在場六人都是目擊者。警方原本判定為「自殺」,大家帶著遺憾把回憶埋葬——事情經過幾乎一年,死者的丈夫突然發出武林帖,要召集當時全部的關係人,在案件發生地點(同一間餐廳)帶著回憶重聚!

 給關係人發武林帖,舉辦「第二次華山論劍」,到底老好人George Barton在想些什麼!原來這個案件的苦主,他收到了幾封匿名信,信中說到,他心愛的妻子飲下毒酒並非自殺,而是遭人謀殺,主事的凶手,就是在場六人其中一人......

 ——死神依舊在,幾度鶴頂紅(喂)。

 《Remembered Death》帶給讀者的觀念啟發,是叫做「現場重建」的故事原型。一件憾事發生了,死者的親人想要彌補,想要找出真相,所以他花費大筆金錢,人力物力要重建案件現場,他覺得把當時的關係人都放回到重建的現場,就能找出案件真相。這樣的故事原型出現在西村京太郎的《七人の証人》(七個證人),西村京太郎發一動「寫輪眼」把故事原型摹仿得似模似樣,可是他忽略了一個致命傷——這樣有哽的案件模型,不可以使用神探來破案。

 《Remembered Death》書中有神探嗎?雖然Colonel Race曾經在《Cards on The Table》跟白羅老爹分頭查案、聯手破案,但他畢竟不是什麼神探,他只是一個「有本領的平常人」,有邏輯推理能力、有偵搜能力、有警界關係,但他不是一個有色彩的偵探,像白羅老爹或瑪波小姐這樣,所以還好,故事的結構未受破壞,反而有老朋友的存在更添精彩。

 西村京太郎的《七人の証人》就不行了,有十津川警部在,原本設定很美好的虛構情節都臭酸掉(十津川警部的八字非常重!),原本荒島上的查案問案,很有可能擦槍走火,弄到血流成河,甚至人都快死光了才知道真相;但是因為十津川警部「正義的味方」強力添加物,弄得故事沒滋沒味。我不知道日本讀者作何感想,只是元人一遍遍想起就一遍遍失望。

 西村京太郎的寫輪眼,拷貝《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》(東方快車謀殺案),轉化《寢台特急殺人事件》很成功;拷貝《Remembered Death》轉化《七人の証人》是失敗。

 最後來講內行話:《Remembered Death》這樣的故事結構,雖然表現形式很像《Three Act Tragedy》,追查舊案的描寫卻更像《Five Little Pigs》(五隻小豬之歌),畢竟關係人也只有六人,五個關係人是五根指頭(五隻小豬),六個關係人不就六指琴魔?(喂)

 下一本觀念長篇,來講克莉絲蒂筆下的「八墓村」,埃及風味的八墓村,謀殺在西元前。官方翻譯叫《死亡終有時》,舊版翻譯叫《死亡終局》,元人自行翻譯叫《萍聚終有時》。

 「別管以後將如何結~~束,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。」(此為〈萍聚〉歌詞)|

 ——結束就是死呀,還如何結束。

 Death Comes as The End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