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

[道長] Cards on the Table(底牌)


書名:Cards on the Table
中譯:底牌(遠流)
作者:Agatha Christie(克莉絲蒂)
年份:1936
系統:白羅長篇12


 《Cards on the Table》(底牌)這部作品是克莉絲蒂粉絲引頸期盼的一部經典鉅著,臺版早期的「遠景版」或曰「三毛主編版」沒有收錄進去,一直到「遠流」出版80冊全集才做為開春第一砲。

 這本書到底為什麼經典?不是真的熱愛克莉絲蒂的人很難懂得,如果純以外行人的角度來看,阿嘉莎嬸嬸在這本書的確表現不俗,四個偵探對決四個嫌疑犯很有企圖心,之前長篇一些蕪雜蔓生的毛病也改進了不少(而且照樣有愛情故事),甚至還加入了繼Captain Hastings之後天字第二號的華生角色,就是Mrs. Ariadne Oliver(阿蕊登‧奧莉薇夫人)。

 不過這都不是最讓粉絲津津樂道的部份,真正在《Cards on the Table》最讓大家拍案叫絕的,是克莉絲蒂(以白羅系列而論)集合了各個系列的偵探,同時出現在一本書中!

 克莉絲蒂曾經說過,在她的小說當中,只有白羅(M. Poirot)和瑪波(Miss Jane Marple)是絕對王不見王,其他角色都可以互相串場,元人觀察後發現,瑪波小姐和她的聖瑪莉米德村的父老鄉親,根本是活在另外一個次元當中,跟其他長篇的偵探角色都沒交集,而白羅系列是經常會有其他角色「友情客串」的。

 像在《Three Act Tragedy》(三幕悲劇)就出現了矮瘦的小老頭Mr. Satterthwaite來跟白羅老爹共演,當然The Mysterious Mr. Quin是不會出現,因為他太神秘了,根本比凶手還像凶手 XD,而在《Cards on the Table》呢?除了新加入的華生角色,在以後的長篇將會大放異采的女性推理作家Mrs. Ariadne Oliver之外,另外兩個都是克莉絲蒂小說當中,不太有名但是確實存在的二線主角。

 首先要介紹Superintendent Battle,這位來自蘇格蘭場的警官,個性堅毅木訥,辦案腳踏實地,長得也像木頭人,根本就一副「木郎君」的樣子,他在小說當中沒有名字,每次出現都是「職稱加姓氏」,遠流版本把他的稱呼翻譯做「巴鬥主任」,一半音譯一半意譯,感覺還真是挺木訥的一個稱謂,說沒特色也真的很沒特色,遠景版的翻譯就很妙,把他叫做「戰鬥督察長」!這個稱謂感覺就很威風,可是Superintendent Battle其實只是一個木郎君,真的只有這樣而已。

 「巴鬥主任」除了《Cards on the Table》以外,曾經出現在兩部作品,一部是《The Secret of Chimneys》(煙囟的秘密,1925年)還有《The Seven Dials Mystery》(七鐘面,1929年),很不幸的,這兩部作品都是元人認為克莉絲蒂「其爛無比」的長篇小說,全部都是巴鬥主任擔綱辦案!就算把翻譯改做「戰鬥督察長」也無法扭轉書的難看,這位警官講真的是非常可憐,根本票房毒藥,然而在《Cards on the Table》書中,巴鬥主任終於逆轉勝,講白話一點叫做「中了一部戲」,而後他最後一部出場作品《Toward Zero》(本末倒置/零時,1944)是克莉絲蒂長篇小說的另一經典,我們可以說巴鬥主任還真是走老運,最後一部作品落在克莉絲蒂的全盛時期,總算作者還待他不薄。

 再來講到的是Colonel Race(雷斯上校),他其實不是偵探,他是服務於外交機構的秘密情報員,基本上屬於正義的一方(替英國政府辦事)。Colonel Race從來沒當過主角,在克莉絲蒂小說當中,他是「永遠的園丁」,就是愛花護花而永遠不會採花摘花的那一種人,每次出現都是當陪客,沒有例外,然而Colonel Race的運氣卻很不錯,幾乎每次做陪都是經典,比起那「苦幹實幹,依然渾蛋」的「戰鬥督察長」運氣不知好上幾萬倍。

 Colonel Race出場的第一部作品是《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》(褐衣男子,1924),這部小說雖然離推理小說距離很遠,但它的愛情故事卻是光芒萬丈,因為愛情故事太好看了,所以列做克莉絲蒂的早期經典,Colonel Race剛好是陪客,戲份還不少!這樣講大家就知道什麼意思 XD

 在《Cards on the Table》之後,Colonel Race還參與了《Remembered Death / Sparkling Cyanide》(魂縈舊恨/萬靈節之死)的共同演出,這本長篇算是克莉絲蒂的獨立作品,可是它的原型是取自白羅短篇的〈Yellow Iris〉(黃色鳶尾花),這個我們下一篇會談到,阿嘉莎嬸嬸拿短篇改編成長篇,功力不俗,把白羅老爹拿掉之後,故事更顯撲朔迷離(真的),Colonel Race同樣做為陪客,但就戲份不多,只是又中了另一部戲(天生爽兵)。

 四個偵探介紹了兩個,有一個不用介紹(就是白羅老爹),最後要講的這一位,是繼Captain Hastings之後,跟白羅老爹最合拍的女性推理作家Mrs. Ariadne Oliver。我們在《Murder in Mesopotamia》書中談過,克莉絲蒂從那時候開始,有意思想要自己跳下來演,所以她用小護士當敘事者,在書中加入女性觀點,和一些插科打諢的橋段,效果不錯,而Mrs. Oliver的誕生,更是很明顯的,作者直接粉墨登場,來與白羅老爹夢幻共演啦!

 書中形容Mr. Oliver是個討人喜歡的中年婦女,散發出慵懶的氣息,眼睛長得很美,雙肩硬實,頭上有大量灰髮。喜歡追求時髦改變髮型,女性直覺相當敏銳,雖然以寫推理小說出名,其實邏輯性不是很好(笑),她在書中扮演的是婆婆媽媽的角色,會利用女性的柔軟身段打探消息,關心別人兼做月老牽紅線(大笑),因為她不是男人,不是海斯汀,就不太會受到auburn hair的誘惑,可以清楚辨明複雜難解的情勢,在後來的長篇當中,Mrs. Oliver會成為相當重要的穿針引線人。

 Mr. Oliver筆下的芬蘭偵探叫做Sven Hjerson(史文‧赫森),吃素的,她常在叨唸當初這個奇怪的設定讓她騎虎難下,因為大受歡迎要改都不能改,其實這就是克莉絲蒂自己的寫照,白羅老爹也是一個異國偵探(比利時警察退休),而讓作者煩惱的設定是,一開始就把他的年齡定得太老了!

 以上花費了巨大的篇幅在講述四個偵探,其實就是迴避案情,讓讀者自行體驗破案樂趣,克莉絲蒂小說在推理層面常常都顯得一廂情願,然而《Cards on the Table》真的是改善了很多,不但推測較為合理,探案橋段也比較生動活潑。因為本書的嫌疑犯人數太少,只有湊一桌打橋牌的四個人,比《Five Little Pigs》(五隻小豬之歌)的五個人還少,所以元人刻意要迴避不做討論,才會把全部篇幅都放在三位偵探的出身背景。

 下一篇文章我們要回到白羅短篇〈Yellow Iris〉,這則短篇在白羅系列當中較少談起,但是由它改編成的長篇《Sparklng Cyanide》卻是赫赫有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