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江湖奇俠13:隨水漂來的義拾兒

距離趙家坪五里路,有一條小河,在河岸邊住著一對姓萬的夫妻,沒有子嗣。姓萬的夫婦本是農民,但因為住在河邊,地利之便,農閒的時候,推著自製的小划子到河裡網魚,兼差做副業,每年也能得到不少的出息。

 《江湖奇俠傳》第一則人物小傳從這裡開始,從趙家坪五里外的那條小河,河邊住著的姓萬的夫婦開始。姓萬的丈夫行二,江湖上人稱「萬二獃(呆)子」,人極渾厚、極老實,只是沒讀什麼書,愚騃了點,但並不是壞人。而笑道人的大徒弟「楊天池」在那裡呢?很簡單嘛,標題就講了:「隨水漂來的。」

 「義拾兒」楊天池的故事橫跨幾個章節,不肖生首先把故事拉到「萬二獃子」身上,這還是原書第四回的故事,第五回故事「萬二獃打魚收義子 鍾廣泰貪利賣嬌兒」會真正切入義拾兒小傳,但是小傳之中又有小小傳,所以本條筆記只記載到原書p.66,約是第五回的一半。
 
 楊天池初出現時,只是襁褓中的嬰兒,當然不會有名字。因為他是隨水漂來,讓萬二獃子在打魚時撿到的,所以叫做「義拾兒」。這義拾兒自小生的白胖幼嫩,如粉雕玉琢似的,跟他們農家子弟傻大黑粗完全兩樣,感覺起來就是富貴人家的出身,只是,怎麼會放在河上,隨水漂流呢?

 義拾兒的相貌比起別的小兒又有不同,兩邊的頭角高起,角上的頭髮,都成一個螺紋狀──也就是說這小孩子的頭上有兩處螺紋,一邊一個,生具異相,可能天賦異稟!

 事實上也是,義拾兒讓萬二獃子拾起,晃眼長到十歲了,對於農事還是不諳不熟,他的義父母也疼他,不讓他下田,卻給他錢去讀蒙童館。這事說來稀奇,義拾兒對於農活兒做之不來,一見了書本,卻如見到親人那般歡喜!讀蒙童館,學習也比別人認真許多,除了聽、還要問,每每先生教的生書他過耳不忘、一目十行,想之不通的還來反問老師,要求講解;卻沒想到先生倒是個蒙昧的,讓他問得不成了,板起臉來反倒說:「教蒙館是教蒙館的價錢,照例都不講解;要講解,得加一倍的價錢。你家裡能加送我的錢,我就給你講解!」

 義拾兒回家跟義父要錢,義父是個實心眼的,從來只知道讀蒙館要錢,也沒有聽過小孩兒要求先生講解的!一來一往之下,義拾兒沒能要到另外的學費,也便罷了,之後仍舊讀書。那知後來有一天,義拾兒突然地,就沒有去到蒙童館,萬二獃子打著燈籠來找他,才知道從早出門,就不見人影了!

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讀者還在五里霧中,不肖生就已大筆一揮,把故事轉風向吹了!讀者想知道義拾兒下落,他偏不講,只說「我(不肖生)先交代他的來路,再交代他的去路。」於是下一條筆記,將會從頭說起,義拾兒到底是什麼樣人?來自如何的出身?為何會隨水漂流,讓萬二獃子有緣撈起並扶養。《江湖奇俠傳》就是利用這種「劈竹剝筍法」把故事一直延續拖長,同時製造高潮迭起,這也是元人寫作小說筆記的重要原因。  

3 則留言:

  1. 想到些白痴東西。

    「笑傲江湖」的劍氣二宗互鬥,想說明的,其實是主張的問題(其實引伸出去,金庸可能還想諷刺其他方面的人,如繪畫,有人覺得練好寫實畫就是重要,有人卻覺得不是,只要愛怎樣畫就畫就可以,其實沒有一個答案是一定對的。),有人說以劍為先氣為輔,另一些人卻反之,到最後的答案,可能是「劍氣並重」才是正確。

    正如令狐沖在思過崖山洞中(其實這個比較難明,為什麼魔教的人那麼笨,到人家華山的地盤打,人家不用機關對付你才怪。),看到魔教真的能盡破所有五嶽派的劍法,這正是劍宗的宗旨,但到了遇到正宗有內家底的人,如岳不群(其實在金庸的世界觀當中都是對的,好像亢龍十八掌,管人家什麼招式,總之一掌打出去,有深厚內力是緊要,這是金庸的說法,當然到笑傲要講劍氣並重,又不同了。),什麼盡破五嶽派的劍法都無用。

    不過,氣宗其實都好像自打嘴巴,既然講到氣那麼重要,那不如叫門人個個都先練好氣,為什麼卻先練好劍?好像那紫霞功,跟本只有岳不群識,那還叫什麼氣宗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都很難明為什麼第一神拳可以出那麼多期,可能火鳳燎原都有突破一百期的一天,還有犬夜叉……

    想起來,差不多的漫畫都很多,什麼空手小霸王,什麼拳兒,什麼KO小拳王,但竟然長出長有,有時諷刺王慾狼打了五十年仍然是王笑苦打火雲邪淫,日本仔何嘗不是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小子:

     你看金庸還滿有想法的,我倒沒想那麼多。《笑傲江湖》是金庸小說我唯一不挑眼的,其他都有話說。

     《犬夜叉》好像六十四集完結了,已經完了。《第一神拳》是用同一套劇情模式在循環演出,每人輪番挑戰(或保衛)拳王腰帶,鴨川拳館那麼多人,其實大家排到的戲還不多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