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谷是誰?張谷,據說就是著名歷史小說家章君穀,他寫中規中矩的歷史小說如《陳圓圓》《杜月笙傳》《大明英豪傳》等書時用的筆名是「章君穀」;寫通俗易懂的古典傳奇小說時,用的筆名是「張谷」。
張谷的〈大刀王五〉故事,講的不是別人,就是「京師大俠」王五王正誼,因為一柄單刀功夫了得,所以人稱「大刀王五」。王五是清末著名的英雄豪傑,常常跟光緒二十四年因「戊戌政變」壯烈犧牲的愛國志士「譚嗣同」並提。據說譚嗣同所留下的絕命詩:「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崑崙。」裡頭說的「兩崑崙」一位就是大刀王五,另外一位是通臂猿胡七。
武俠小說中關於大刀王五的著述不少,寫得好的卻不多。基本上我推薦平江不肖生的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,雖然是講「霍元甲」的故事為主,但是開頭以大刀王五做開頭,正是個「說楔子敷陳大義,借名流隱括全文」的意思。
而張谷的〈大刀王五〉,則是純粹用一中篇來塑造大刀王五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,對於武俠中人更是彌足珍貴。在寫本篇評介之前,張谷的〈大刀王五〉早已拜讀不下五七遍,而今真要動筆了,還是覺得戰戰競競,可見本篇確實經典。
以下正文開始。
內容簡介
〈大刀王五〉是張谷古典小說當中最經典的中篇故事,講「京師大俠」大刀王五(王正誼)的生平事蹟,從四十歲講到八十歲。〈大刀王五〉和〈鐵丐〉的故事屬性相同,都是強調「友情」--然而〈大刀王五〉不論在結構、內容、述事技巧等各項方面都要強勝〈鐵丐〉許多,「張谷古典小說」全系列要以此篇為最經典。
重點分析
張谷的小說從來都是紮實綿密,嚼勁兒十足,〈大刀王五〉故事我看了不知是不是第八遍,仍然為之深深感動。之前在〈魔頭黃虎〉談過,歷史小說為要替人物做細部描寫,作者會先設定一位「穿針引線人」,通常會是文人(才可發揮文詞造詣),而且跟主角感情頗深(才好近距離觀察),如此一來則可以將「放大鏡」和「廣角鏡」交錯運用,虛實相生成就精彩小說。
〈大刀王五〉的穿針引線人是京官濮文暹,王五的生平知交。兩人相識的起因是京師地面連犯三十七件盜案無法可破,濮文暹為此急得焦頭爛額,恐怕前程不保。卻沒想到蕙質蘭心的濮夫人冰雪聰明,一句話點醒濮大人說:「大刀王五乃是北五省黑道領袖,何不捉他前來一問便知?」濮大人狗急跳牆,出動二百五十名兵力捉拿王五到案說明。卻沒想到這呼攏一捉,正主兒沒捉成,卻捉出了一段四十年歷久彌新的過命交情。
元人看〈大刀王五〉每次都有新聯想,最新得到的結論是:「王五和濮文暹的搭配實在要得。」一文一武,一朝一野,一靜一動,一狷一狂,樣樣相對而又項項互補。並且來講,張谷雖然有意製造如此情況,卻還添加了秀外慧中的濮夫人居中調和,使得人物設定更加圓融完美。
〈大刀王五〉雖然是講江湖中人,卻不像〈劍娥〉或〈大江八俠〉那樣有著濃濃的武俠風味,翻翻滾滾熱鬧無比。張谷寫王五主要還是著重於他的「智勇雙全」的人格特質,看江湖走老「勇者無懼」的大刀王五如何運用謀略智慧替自己、替知交濮大人分憂解勞,時而看得元人低首徘徊,時而又看得元人哈哈大笑。
〈大刀王五〉故事當中以故事串連故事,大故事連接小故事。比較著力的一段是濮文暹大人得了優差,外放任職,卻苦於生性廉潔兩袖清風,連旅途運費都籌不出來!幸得大刀王五極力護持,出錢出力,一路送佛上西天,濮大人夫婦生命身家才得以保全。
大刀王五對於濮文暹夫婦的千里送別是〈大刀王五〉故事當中最見功力的一段,中間引出一個小插曲,是大刀王五自述往事,同時跟師弟李存義「決戰少林」的一段經典。張谷寫大刀王五的武功,用「十年形意,二十年八卦,十年太極」的階段修習打下深厚基礎,師兄弟切磋武藝已經撇開刀光劍影,純粹的就是內家對決!大刀王五的神勇無敵早就讓武俠小說炒到沸沸揚揚,所以張谷強調的是他的「以德服人」。就像小李飛刀決戰嵩陽鐵劍,要打贏不難,要服人卻很不簡單!《孫子兵法》裡頭說到:「善戰者,不戰而屈人之兵。」從這個小插曲又再一次見證了王五的超絕卓倫。
卷末小札
「大刀王五」是張谷小說中的「傳奇中的大俠」,揉合虛構與真實,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,重情重義的「京師大俠」的形象。由於王五是非常人,直接描寫容易落入俗套,所以作者張谷透過一個「平常人」(京官濮文暹)來做側寫,透過王五和濮文暹的過命交情,一次又一次排解疑難糾紛,我們在故事當中確立了大刀王五的人物形象,這功效甚至超過平江不肖生的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。武俠小說讀者無人不知「大刀王五」,但是能把他寫到深入人心的,元人覺得還是首推張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