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

張谷說大江八俠

 張谷是誰?張谷,據說就是著名歷史小說家章君穀,他寫中規中矩的歷史小說如《陳圓圓》《杜月笙傳》《大明英豪傳》等書時用的筆名是「章君穀」;寫通俗易懂的古典傳奇小說時,用的筆名是「張谷」。

 張谷的「大江八俠」(江南八俠)故事,收錄在皇冠出版的「張谷古典小說系列」的第四冊《劍娥》書中,共有四篇短篇,分為四輯故事。其中最後一篇的〈甘鳳池〉我們已經提出來獨立討論,另外三篇〈呂四娘〉〈顧南郎〉〈大江八俠〉則合併做系列討論。

 以下正文開始。

其之一〈呂四娘〉

劇情大綱
 傳說清世宗雍正皇帝年少時期曾經改裝易服行走江湖,因此結識了不少武林異人,按照作者張谷的故事設定,雍正皇帝出身崆峒山,了因和尚、白泰官、呂四娘和甘鳳池都是他的同門師兄弟。

 本篇故事〈呂四娘〉便是從雍正皇帝夜宴圓明園,舉辦「同學會」開始講起。陰險狡詐的雍正皇帝,因著「文字獄」的緣故將師妹呂四娘全家抄家滅門,卻又擔心武藝高強的四娘會聯同其他師兄弟前來報復;於是他想「借刀殺人」,藉由「清理門戶」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,端起他「掌門師兄」的架子,好說歹說就是要呂四娘等三人夥同大師兄「了因和尚」火併,待到兩敗俱傷,他才坐收漁翁之利。

 然而呂四娘也不是省油的燈,不但老早識破雍正意圖,甚至還借力使力反將了雍正一軍。本篇故事雖然以圓明園夜宴作開場,真正的主體卻是「三俠誅了因」,跟梁羽生的《江湖三女俠》有部分描寫可以相互參照。

重點分析
 要說到〈呂四娘〉本篇故事的重點,我覺得就在於出場的五個人:三個平常人,兩個非常人。三個平常人分別是:白泰官、甘鳳池,頭等侍衛索尼。這三個人都是平常人,因為他們武功平平,頭腦也不太好,是用來襯托非常人的角色。

 白泰官在大江八俠當中以輕功取勝,身如落葉飛絮可以踏雪無痕。高挑清瘦、週身沒肉,主要描述跟《江湖三女俠》差相彷彿。甘鳳池則是一個面白身圓的矮胖子,主要擅長外家功夫,招式為「鷹爪功」,在《江湖三女俠》書中說他面黃肌瘦,倒是有所不同。

 白泰官、甘鳳池和索尼並列為「平常人」,是因為他們要襯托「非常人」──也就是雍正和呂四娘。白甘二人的態度前後略有不同,在初見雍正之時還相當熱絡,還當他是昔年同門學藝的「二師兄」,說到清理門戶誅除了因一事,雖然滿意但尚可接受,感覺像是蒙沐皇恩,領旨出征。而待到呂四娘出場,義正辭嚴一字一句戳破雍正漫天謊言,白甘二人才發現自己公私不分,受人矇騙,弄到滿面羞慚,臉紅耳熱。白甘二人如此反應,正是襯托了呂四娘的睿智明理,三哥五哥反倒沒有四妹精明。

 頭等侍衛索尼,則是針對雍正皇帝所做的專屬設計,就像不肖生在《江湖奇俠傳》書中欲寫金羅漢偏不寫金羅漢,偏要去寫那兩隻神鷹的意思是一樣的。張谷意欲表現雍正的神秘、陰狠,不好直接著筆描寫,於是透過索尼的心、眼和情緒波動來讓讀者清楚瞭解。

 索尼的作用有點類似推理小說常講的「華生角色」,一在觀察二在襯托,透過索尼的雙眼所見,夜明珠映照之時,我們看到了呂四娘等三人清清楚楚的外貌分別,其中呂四娘身懷六甲乃是倒插在前的重要伏筆。

 而透過索尼玉壼冰心的忠誠無貮,我們更能輕易發現雍正皇帝的心機狠毒,可以在轉瞬之間連殺十九名侍衛,甚至暗下毒計要把索尼兔死狗烹,與敵偕亡。

 作者張谷對於雍正皇帝雖然沒有直接描寫,但是透過索尼的心、眼和情緒波動我們可以知道,他對書中人物的喜好和厭惡是怎麼樣的狀態,譬如說他會崇拜白泰官和甘鳳池,覺得呂四娘懷孕還能有忒好功夫,聽到雍正溫言軟語深受感動,看到同伴遭殺害深受震撼等。索尼最後的明哲保身,倒戈相向轉與三俠通力合作,則是再度襯托出呂四娘的洞燭機先。

 白泰官、甘鳳池和索尼這三個平常人,就是為了襯托呂四娘和雍正這兩個非常人所做的設計。雍正的城府深沉,手辣心狠,透過索尼的思想觀察完全表現出來;呂四娘的英明睿智,不讓鬚眉則是白甘二人通力合作的結果。

卷末小札
 〈呂四娘〉一篇的故事主體雖然是「誅了因」,但是真正的重頭戲早在圓明園夜宴就已經全部演完了,三俠誅了因的一場惡戰只是虛應故事而已。讀者在欣賞的時候一定注意「三個平常人」跟「兩個非常人」,看他們之間的互動,和情緒態度的轉變,這是本篇最有價值的部分。

 如果喜歡看武戲,想多瞭解一些「金鐘罩」、「鐵布衫」的相關知識,則可以另外參照劉家良電影《洪熙官》,看洪熙官(陳觀泰飾演)與白眉道人(羅烈飾演)的精彩對戰,不但可以學習到「金鐘罩」的相關用法及知識,甚至還能看到相當漂亮的,對於「虎鶴雙形拳」的演繹。


其之二〈顧南郎〉

內容簡介
 在第一篇故事〈呂四娘〉當中作者暗中下了一個伏筆:呂四娘出場之時已然身懷六甲──咦?這是那個王八蛋幹的好事?相信大家跟我一樣,都很好奇。本篇〈顧南郎〉乃是要倒敘前情,從呂四娘攜母逃難暫居金陵棲霞村,進而與對門顧家公子「顧南郎」的相識相戀開始講起。

重點分析
 本篇〈顧南郎〉雖說是接續前篇而寫,故事順序卻是在前。其中本篇第十段到第十一段中間,是呂四娘離開顧南郎的一段時空大跳躍,那段空白用前篇〈呂四娘〉來補就剛剛合適,讀者可以稍微注意到。

 本篇故事改編自《聊齋誌異》的〈俠女〉。在張谷這系列古典小說當中,我所知道就有兩篇改編自《聊齋誌異》,一篇是收錄在《鐵丐》書中的表題作〈鐵丐〉,講的是「鐵丐」吳六奇與「查一昉」(查伊璜)公子患難相交的友情,改編自《聊齋誌異》的〈大力將軍〉。

 另外一篇則是本篇〈顧南郎〉,改編自《聊齋誌異》的〈俠女〉,講的是俠女呂四娘和畫師顧南郎的愛情。張谷改編〈俠女〉寫出〈顧南郎〉,其與大導演胡金銓可說是有志一同,因為胡金銓的電影《俠女》前半段也是改編是《聊齋誌異》這同樣一篇。

 〈俠女〉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,就是俠女對畫師以身相許,然後還算錯安全期,原本預計的一夜情加碼變成兩夜情,這可說是我輩宅男的大勝利!所以印象特別深刻。同樣的橋段在〈顧南郎〉故事也是有的,加料不加價並且一刀未剪。

 和前篇〈呂四娘〉比起來,〈顧南郎〉因為是在原有的故事上加枝添葉,後出轉精感覺起來比較精彩,純寫呂四娘焦點也集中。作者著墨呂四娘同樣的是使用「烘雲托月法」,都只極力描寫顧南郎如何如何,再用顧南郎的角度去猜測、去窺探呂四娘。

 從顧南郎的種種情緒反應我們得知,跟俠女談戀愛實在非易事,就算她對你以身相許吧,你得到了她的人(僅限一次),卻得不到她的心(永遠在猜)。雖然發生了肌膚之親,兩人還是天天見面,可是每次見面要不就刻意迴避,要不就無言以對,悲莫悲兮生別離,顧南郎的痛苦我很瞭解。

 幸而看完全篇讓我發現到,啊,呂四娘只是矜持得比別人利害,心裡還是對顧南郎有著愛意和眷戀──不是嗎?若不是因為如此,第二次自薦枕蓆又何須害羞呢?直接把大腿張開說:「做快點!老娘等懷孕。」不是更符合她的強人個性嗎?而且話說回來,要報恩也沒有把自己清白和名節都賠上的道理,呂四娘如此的冰雪聰明,要惡整顧南郎豈不容易?有必要出動美人計讓顧南郎整天雞毛鴨血嗎?

 看〈呂四娘〉故事我想要探討四娘的「俠骨」,看〈顧南郎〉故事我想要探討四娘的「柔情」,但是越把故事看很多遍我越發現,呂四娘真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女子,她有俠骨也有柔情,我花了很多時間才看得見,可是,我怎麼能率性、輕易的做出解釋呢?這豈非太污辱人了麼?這所以我告訴讀者大眾,這兩篇故事分別記載了呂四娘的「俠骨」與「柔情」,可是細膩處很難分說,有待讀者自行參看。

卷末小札
 我很喜歡〈顧南郎〉這篇故事,倒不是因為情節上的「以身相許」、「算錯安全期」,而是因為我真的認識一個呂四娘,認識像呂四娘這樣主動主見的女子。所謂俠女,她們的剛強、她們的脆弱,輕易不讓他人發覺,對於親密的男朋友或丈夫,只怕更是防範得利害。幾度重看〈顧南郎〉,我發覺張谷真的觀察入微,可以把俠女寫得入木三分,這性格的確真實存在。

其之三〈大江八俠〉

內容簡介
 本篇是真正切題的「大江八俠」的故事,也是延續前作的第三篇。故事從呂四娘揮別棲霞村踏上征途開始,到雍正皇帝無端駕崩結束。

 中間的過程,我們可以看到名副其實的「大江七俠」(其中了因已經受誅)齊聚一堂,雖然戲分有輕重,但是大家都有亮相。

 故事的主體圍繞在曹仁父密謀聚眾的「臨濮集起義」一事,張谷利用「大江七俠」英雄小聚義的實寫,來迴避掉呂四娘刺殺雍正的虛寫。故事的演進以起初的情節最細膩紮實,而後鏡頭越拉越遠,人物越擠越多,最後則由作者獨白說書做總合收尾。

重點分析
 「大江八俠」系列故事以本篇〈大江八俠〉為總名,其實在寫的還是呂四娘的英雄傳奇。張谷在這古典小說系列當中寫活了不少傳奇人物,其中要以〈魔頭黃虎〉寫明末流寇張獻忠和〈大刀王五〉寫大刀王正誼最為經典。本系列「大江八俠」雖然故事是以呂四娘為重心,其他七俠卻也不容忽視,在這兒給大家做個簡介,排名是按武功高低來算的:

 八俠之首「了因和尚」,出身崆峒派,是呂四娘、白泰官、甘鳳池的大師兄,因犯淫戒讓三俠齊心誅除,絕藝為金鐘罩。

 八俠之二「呂四娘」,出身崆峒派,劍法精妙,才貌雙全。

 八俠之三「曹仁父」,擅長一對峨嵋槍,曹州府的大地主。家財萬貫,妻妾成群,胸懷大志,惜乎未酬。

 八俠之四「路民瞻」,號「華北大俠」,擅畫鷹,每畫必題「英雄得路」。絕技為氣功,能化薄紙為鋼鐵。

 八俠之五「周潯」,號「中州大俠」,擅畫龍,絕技為飛鏢,能百步穿楊。

 八俠之六「呂元」,又號「閩台大俠」,曾任「鴨母王」朱一貴麾下大都督,軍旅出身,絕技都是戰陣功夫,一為弓箭,一為火銃。

 八俠之七「白泰官」,出身崆峒派,輕功天下第一,武功平平。

 八俠之八「甘鳳池」,號「金陵大俠」,出身崆峒派,絕技為師承鷹爪功。八俠之中以「人面廣」、「手腕高」著稱,可與曹仁父匹敵。

卷末小札
 看本篇故事〈大江八俠〉有一部分深感惋惜就是說,作者張谷太過於長話短說,以致於把很多精彩情節都用作者獨白匆匆帶過,顯得本篇故事有頭重腳輕之感。三篇故事中要以〈顧南郎〉得到最多發揮,但那也是得力於《聊齋誌異》的故事腳本本就優良。

 張谷寫武林人物的傳奇故事,最讓我覺得穠纖合度的應當是〈大刀王五〉,用中長篇的篇幅寫活了一個傳奇中的大俠,個人覺得其成就甚至遠勝於平江不肖生在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書中對於大刀王五的描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