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童女之舞,舞在鏡前(曹麗娟)

 



篇名:童女之舞
收錄:童女之舞(短篇集子)
作者:曹麗娟
初出:1991年九月,《聯合報》刊
特殊:1991年聯合報短篇小說首獎


 〈童女之舞〉這篇小說,真的是因為有名才看的,名聲很響,好多選集都有收錄,傳得繪聲繪影,好像禁果一樣怕人偷吃,竟然還多次絕版。一個女生愛著另外一個女生,這有什麼好禁忌的?愛情終究會過去,女生要愛女生還愛男生,都是個人自己的決定,我不知道這要禁忌什麼。

 通常來講,男人把女人捧得高高的(當成女神),或者踩得低低的(視為賤婦),都只是為了幫助自己性幻想。那麼說來,把同志文學捧得高高的,或踩得低低的,莫非也是在幫助自己性幻想?女生跟女生戀愛我沒意見,女生跟女生做愛我偶爾看,其他不管我的事。〈童女之舞〉你說是同志小說?我眼裡只看到一篇,青春校園風的愛情故事。

 《童女之舞》這本集子收錄了作者曹麗娟的四則短篇,其中以〈童女之舞〉寫得最好,〈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〉寫得最糟,這也不是同志不同志的問題,是故事情節不夠舒緩的問題。

 曹麗娟的這四則短篇小說,人物基本上都很平板,要用人物的身分及性格描寫去辨識。鍾沅和童素心初開始都是十六歲,兩個白衣黑裙的女生,但鍾沅是長腿黑妞、活潑外向,甚至有點「狂」;童素心是小個兒白妞,乖乖牌女生,癡癡愛著鍾沅不敢發聲。

 〈童女之舞〉的情節很精簡,故事稍平淡,由童素心主講她的女孩心事,從十六歲講到二十八歲,看起來很長的一段時間,其實中間都大跳躍,因為童素心和鍾沅聚少離別多,作者抓住每次相遇的片段奮力描寫,每次相聚都是人生轉捩點,要說什麼同不同志這又比較像是少女成長紀事,因為兩人本是同班同學,風格上更像校刊愛用的那種愛情故事。事實上〈童女之舞〉好像也是同志小說的經典描紅帖,想要投稿登校刊抄這篇準沒錯。

 故事裡面出場的人物不多,但是各有各的定位,除了童素心和鍾沅兩個人的同中求異需要細膩描繪以外,鍾沅的女朋友「小米」和「晶姐」是風格迥異的,其他如羅叔、鍾媽這些衛星人物,知道是誰就好了也不用多想,控球失準的缺點還未曝露出來。可是在1996年十月的〈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〉裡面,大堆真女人同時冒頭,大奶小奶晃得讀者眼發暈(作者自己寫的),每個人都只有名字,也缺乏專注的描寫、富張力的故事片段,這樣的故事只是讓人覺得填鴨,塞進一堆想要的元素卻沒有充分稀釋,真的是「世界又平、又熱、又擠」,故稱後者遠遠不及〈童女之舞〉,缺點多多。

 童素心和鍾沅,兩個白衣黑裙的女生,不講清楚真會以為她們是形影不離的雙胞胎(可是外貌差異大),其實用個性來分類,鍾沅是彼得潘,童素心是溫蒂。鍾沅從十六歲開始就很狂,到了二十八歲也還沒長大,童素心則是等著鍾沅每一次回來,再接續下去這段虐心之戀。

 「文藝女青年這種病,生個孩子就會好了。」說也奇怪,童素心對於鍾沅的虐心單戀,鏡子面前獨舞的童女之舞,在童素心確定懷孕之後畫下句點。溫蒂等不到彼得潘,溫蒂還是要把自己的人生過完,癡癡等待就太傻了。鍾沅始終長不大,鍾沅始終希望童素心是童女,是處女(對鍾沅來講,女生沒跟女生做過愛算處女),所以當童素心單刀切入問她:「女生跟女生可不可以做愛?」鍾沅的回答竟是「不可以!」這很合邏輯,因為鍾沅自己穿梭在鏡子的兩邊(同性戀跟異性戀),但是她希望童素心永遠就留在鏡子外面(異性戀)。

 所以才說「童女之舞,舞在鏡前」。

 鍾沅這個角色,元人是滿不喜歡的,亂交男女朋友,搞什麼「中原(鍾沅)群俠傳」,又沒事搞失踨,傷害別人摧殘自己好像是她的得意技,我打心裡不喜歡這種人。童素心給我的感覺是還好,她要愛男生還愛女生都是她的選擇,她要虐心也是她自己的業障,不過我並不認同鍾沅女友「小米」笑她的:「童素心,原來妳比我還慘!」小米的意思大概是說「我們跟鍾沅都在鏡子裡面相愛,偏妳在鏡子外面單戀,原來妳比我還慘。」我覺得中原群俠比較慘啦,童素心再怎樣愛鍾沅,文藝女青年這種病,生個孩子就好了。

 關於〈童女之舞〉這篇小說,其實元人最不滿意的是絕版問題。都說好、都說好,為什麼老是買不到?你們是不知道有一種印刷型態叫「隨選列印」嗎?一篇好小說老是在斷版真的很丟臉!

 話說回來,女生愛女生有〈童女之舞〉,那男生愛男生有「童男之舞」嗎?如果硬要軋一下。其實少年愛的經典應該更多,元人推薦這個比較冷僻的:

 Oscar Wilde的〈The Happy Prince〉(快樂王子)。

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[說短] 朱西甯的〈艷火結在鳯凰木上〉


 

篇名:艷火結在鳳凰木上

書名:春城無處不飛花(短篇集)
作者:朱西甯
發表:1974年一月十至十二日,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》


 《春城無處不飛花》這本集子收錄了作者朱西甯於1970年代的創作共九篇,其中沒有一篇叫做「春城無處不飛花」,這個書名是集子的編輯概念,每一則短篇都會出現一種植物,每一篇篇名都掛著一種植物,它會跟故事的主角相關聯。元人第一次開講朱西甯,選了集子當中〈艷火結在鳳凰木上〉,一則是因為簡單易懂,二則是因為調性溫柔。

 朱西甯小說我本來不認識,是因為「印刻」重版了他的兩本集子《鐵漿》和《破曉時分》我才開始追書,一面追書一面發現,朱西甯的寫作風格相當多元,也可以古裝也可以時裝,也可以剛健有力也可以細膩纏綿。如果說〈鐵漿〉像是「無量神掌」,招式連發把讀者轟得一個七葷八素,那麼〈艷火結在鳳凰木上〉則像是「戰步混綿掌」,明明就大踏四方步,掌勢卻曲折婉轉打到人頭暈。

 〈艷火結在鳳凰木上〉是朱西甯的抒情小品,講述空軍眷村裡面一對感情甚好的年輕夫婦,丈夫是飛官,開偵察機空中照相,女人操持家務,每天每天盼著丈夫平安回來———平安回來很難嗎?對飛官妻子來說是的,沒聽說「空軍眷村多寡婦」?

 女人想男人不稀奇,妻子想念丈夫常有的事——可是女人在洗衣服的時候想男人?妻子在洗衣服的時候想念丈夫?這就很經典,且看李白的〈子夜吳歌,秋歌〉:

 長安一片月 萬戶擣衣聲

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

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

 朱西甯用這個角度切入,女人在洗衣服的時候想男人,透過鳳凰木看上去,那方疏落的天空是男人所在的地方,女人時常想念男人,女人想要男人平安回家。

 這篇故事很短,情節進展很快,從女人洗衣服的綺思漫想,拉回到年輕時抗命結婚時的轟轟烈烈,又轉進隔壁家小虎子已經好大了,想繼承亡父遺志再進空軍飛飛機......朱西甯用深刻到位的描寫來呈現眷村的歷史記憶——嫁給飛官做妻子,保不定三天回門就要做寡婦的!而洗衣服的女人和她的男人,已經經過了十二年都還有留種。

 空軍眷村多寡婦,是啊。元人曾經有聽過,但從來不曾細想,眷村的生活也離我很遠。透過朱西甯的陳述我才知道,呀,空軍眷村有這樣的愛情故事,守著天空守著你,鳳凰木下情不渝。

 鳯凰木,在這篇故事當中,是女人洗衣服的背景陪襯。「艷火」即是煙火,咦?艷火怎麼會結在鳯凰木上呢?天那麼高,鳯凰木才只比人高。篇名的美感在於,女人的視角是有限的,女人的天空,只有男人所在的那個位置,而且她常常就覺得是她仰頭看上去的那個位置。「整理照片的時候注意一點啊,不要把拍我仰頭看你那張也夾進去了,讓你長官看了笑話。」女人對男人說,老夫老妻了還是照樣放閃。

 艷火結在鳯凰木上,表示一個淒美但不好意思的意思,洗衣服的女人終於等不到男人回家,但是他們已經結婚十二年了,比起三天回門做寡婦,他們已經賺了十一年還有多。空軍眷村不缺這樣的故事,女人和女人的遭遇也是一再重覆。

 故事講了個大概,情節很簡單就不用多說,作者的筆力需要自行體會。元人在此把全書九篇的篇名都列下來,確實每一篇都有花草樹木的名字:

 〈昨日,白六角〉

 〈艷火結在鳯凰木上〉

 〈櫻之海〉

 〈青青錦藤〉

 〈玫瑰剪枝〉

 〈夕顏再見〉

 〈那年夏天荷塘裡的處女航〉

 〈採蝴蝶蘭去〉

 〈我的麥稭蝸螺〉

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

死,性不改(第二次書寫)

 殭屍兵李白治生前是個酒空,因為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摔進公園池塘溺死,雅號「酒鬼班李白,屍兵隊太宰治」,合稱李白治。

 某次收假歸營,活屍安全士官查出違禁品——教堂聖水一瓶。情節重大,可以判處「陸海空屍軍刑法」打落阿鼻地獄;但是鋼刀雖利,不斬無罪之人,安官先沒收違禁品,跟著查問:

 「你為什麼要偷帶教堂聖水?是不是意圖妨礙地獄安全?」 

    殭屍兵李白治一臉無辜地說:

 「喝這個東西我爽到快昇天。」

 ——這樣說好像也沒錯。

                  完

 

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[道長] Agatha Christie的《Murder is Easy》(殺人不難)

 



書名:Murder is Easy
又名:Easy to Kill
中譯:殺人不難(遠流)
作者:Agatha Christie
原始:1938年由英國Collins出版社出版


 克莉絲蒂的觀念長篇——是的,在白羅(Hercule Poirot)神探長短集系列之後,新開的這個小系列,暱稱就叫做「克莉絲蒂的觀念長篇」,其實就是非系列的獨立長篇。

 克莉絲蒂的獨立長篇,很多本都有兩個名字,「美國版」跟「英國版」名字不一樣。像這本《Murder is Easy》,另外有個名字叫《Easy to Kill》,雖然字面上的意思都是「殺人很容易」,但元人比較喜歡英國版的書名,《Easy to Kill》感覺好粗魯。

 《Murder is Easy》是這本長篇想要傳達的觀念,謀殺案發生在你我身邊,無影無形的,就像路邊可見的廢棄塑膠袋,你可能不是很關心,也不怎麼注意,但不表示這種事情不存在。

 退休警探Luke Fitzwilliam自海外歸國,回程倫敦的火車上碰到一位親切的老小姐,Miss Pinkerton。以偵探社名字為姓氏的老小姐準備前往蘇格蘭場(Scotland Yard)報案,為了什麼呢?因為在她的居住地Wychwood-under-Ashe,去年一年間發生了多起意外死亡,看似不相關的意外事件,其實有一個共通點,只有她發現——就是死者都曾經讓同一個人用「邪眼」(Evil Eye)瞪著看。Miss Pinkerton覺得這些「意外死亡」都是偽裝,其實鎮上發生了連續謀殺,凶手就是會拿「邪眼」瞧人的人,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,只要他用邪眼瞪誰,誰就會發生意外死掉。

 老小姐在火車上透露情報,說她個人預測的下一個受害者,將會是他們鎮上的老醫生,Dr. Humbleby。她選擇去蘇格蘭場報案,而不讓鎮裡的警局受理,因為她覺得蘇格蘭場的警察對謀殺案比較有認知,不會像地方警署覺得她大驚小怪。Luke Fitzwilliam本來只是姑妄聽之,一笑置之,覺得老小姐想像力太豐富;但是隔天的早報刊出來對方的死訊——前往蘇格蘭場的途中,走在路上發生車禍,凶手肇事逃逸。更有甚者,Miss Pinkerton大膽預測的受害者,Dr. Humbleby過沒幾天也發出了訃聞!Fitzwilliam組長案情一皺(喂),發覺眉頭並不單純......

 這本《Murder is Easy》有一個很好的懸念——邪眼殺人是真是假?屍體的數量也夠多,幾乎要把Wychwood-under-Ashe變成了世界遺產「八墓村」(噗),但是相較於前後期的超級大作《And Then There Wene None》(一個都不留),這兩本的銷量跟人氣有如皓月螢暉(用螢火蟲的光去比月光),實在相差太多。

 前後期(1938年前後)的兩本長篇,同一個媽生的,為什麼大細漢差這麼多?基本上兩本長篇都是直線前進,沒什麼曲折,可是對屍體的運用有差。《Murder is Easy》的屍體都是殺好冷凍的,不像《And Then There Wene None》全部活殺現宰(喂),也許這是最大程度的區別吧!要說到角色之間的戀愛,《And Then There Wene None》可就遠遠不及。

 探討克莉絲蒂的獨立長篇,不可免俗的,愛情故事一定要搬出來講。以獨立長篇的角度而言,《Murder is Easy》的愛情故事可能是系列第二強——第一強當然是《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》(褐衣男子)。

 Luke Fitzwilliam是一名退休警探,元人猜測他的年齡大概五十歲上下,不會超過五十三;跟他演對手戲的Bridget,鄉紳的美女秘書,年紀約二十六歲。這樣子一對下來一看,嘩!又是老男人跟年輕女人的組合,男性向讀者最愛。這本長篇裡面,愛情故事貫穿全書,謀殺案只是點綴而已,就像上文講的,屍體都是殺好冷凍的,警探問案只是追查舊案,其他篇幅要幹什麼?除了風景描寫,無非就是談戀愛吧,最妙的是,這還是一場三角戀愛。Bridget在書中的設定不但是攀龍附鳳的拜金女,還有一個意象是「女巫」。

 Luke Fitzwilliam第一次見到Bridget,現場颳起了大風(愛情來得太快,就像龍捲風?)Bridget的黑髮在風中翻飛,讓男主角覺得「天哪!這個女生好像女巫,只差沒有拿掃帚。」女巫是什麼意思?女巫是會施咒的,為什麼我一見妳就愛上妳呢?一定是妳偷偷用了什麼魔法吧(臭美),妳這個沒騎掃帚的女巫!我要用我一輩子來破解妳迷人的咒語。

 ——大概是這樣子的愛情故事。

 戀人很傻很天真,凶手很聰明又狡猾,交織出一個小巧可愛的觀念長篇。

 另外要講一個之前沒注意到的彩蛋,就是蘇格蘭場的腹肚(台語唸「巴鬥」)主任:Superintendent Battle在這本長篇最後也有出場,我之前真的沒注意到。腹肚主任應該是阿嘉莎嬸嬸深感苦手的角色,出現在好幾本長篇都沒打響,一直要到白羅系列的《Cards on the Table》(底牌)才讓讀者另眼相看,俗話說「中了一部戲」。《Toward Zero》(謀殺零時發動)是他的代表作。

 下一本觀念長篇,元人要講「沒有白羅的日子」。同樣一個案件,從白羅短篇擴寫成獨立長篇,拿掉神探角色反而更添樂趣。這本觀念長篇就是《Remembered Death》(魂縈舊恨),敬請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