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

江湖奇俠03:求道修仙為中心主題

  《江湖奇俠傳》記載了許多奇俠,一如不肖生的夫子自道:「不俠者有之,不奇者則無。」前面一百零六回所揭露的「崆峒」、「崑崙」兩大劍派,各自都有良莠不齊的問題,但是他們共同的理想,卻都一樣是「求道修仙」。

 武俠小說有句老話:「江湖三不惹,乞丐、女子、出家人。」這句話反映在《江湖奇俠傳》恰好合適,因為書裡頭人物,一則是喜歡當乞丐、扮叫化子,二則是立志出家!以「崑崙」、「崆峒」這兩大劍派來講,俗家弟子並不是沒有,但是都不會有太高的成就,真正厲害的狠角色,分成「天龍地虎」兩組人馬,「天龍組」就是出家人,和尚道士尼姑,「地虎組」就是叫化子,二者都是武俠小說極為常見的江湖異人。

 上一條筆記講到柳遲,這個面貌醜怪的毛孩子。他是《江湖奇俠傳》大隊接力跑第一棒的,許多支線由他開始,許多規則由他帶出。柳遲自幼體弱,頭腦卻靈活,讀書能夠過目不忘,一目十行,可惜偏不喜歡讀書!明明小男生最愛跟狐群狗黨結夥廝混,他卻只喜歡獨自一人看天望地數星星,平素交往的多不是同年紀的毛孩子,而是村子裡滿腹故事的老頭兒。

 柳遲求道的特性,從他第一次遇見叫化子開始,就給激發出來!書中說他一見乞丐軍團,歡喜得什麼似的,如見家人,不但給吃給穿,甚至還把自己也臉抹灰泥、身穿破爛,加入窮家幫成為榮譽會員。你說這孩子怎麼這樣奇怪,好好的正經人不做,偏喜歡流落街頭當乞丐呢?個中道理元人也說之不清,只能從全篇情節歸類出來,這是《江湖奇俠傳》的固定公式,諸多奇俠不是鶉衣百結就是僧袍道服。

 《江湖奇俠傳》第一回故事:「裝乞丐童子尋師 起寶塔深山遇俠」講到一個很重要的典故,後來讓金庸小說發揚光大,援引如下:

 湖南的叫化,內部很有些組織,階級分得極嚴;不是在內部混過的人,絕看不出這叫化的階級來!他們顯然的表示,就在背上馱著的討米袋:最高的階級,可有九個袋;以下低一級,減一個袋。柳遲和許多叫化混了三年,背上已有馱七個袋的資格了。

 大家有看出來嗎?金庸小說《射鵰英雄傳》講述的丐幫階級制度,其實是從《江湖奇俠傳》借搬過去的,柳遲因為入門早,立志堅,才不過三年,已經幹到七袋長老!只可惜那時沒有洪七公這等英雄豪傑,不然少說也傳個什麼專治母老虎的「伏虎十八摸」,一呀摸二呀摸的豈不痛快!(爆)

 同樣這回故事,除了講到丐幫(湖南叫化子)的階級制度以外,還講到「叫化雞」的作法!這也是金庸小說為人所樂道的,其實早在《江湖奇俠傳》就有了。從這隻叫化雞開始,不肖生又丟出兩個江湖用典,一個叫「起寶塔」,一個叫「豎旗杆」。

 「起寶塔」和「豎旗杆」都是叫化界的吃飯規矩,擺給別人看的陣仗:製作叫化雞需要掘火洞,將黃泥糊好的母雞放在洞中,再塞入枯枝乾葉、取火點燃,把這雞燜得久了,剝開外層黃泥,雞毛會自然脫落,不用拔也不用剝。在這火洞的柴枝上面,如果豎起一片尖角瓦,就叫做「起寶塔」;如果在火洞旁邊,另立一根柴枝,就叫做「豎旗杆」,這兩樣陣仗都是表示,有身分極高、地位極大的叫化子(如洪七公、魯有腳等級)出現在周遭,要跟你分一杯羹,在燜雞的叫化子看到,一定要滿山遍野的去找,找到了攀談幾句客氣話(喂,你混哪裡的?),然後請來同吃一雞才得了的。

 柳遲燒一隻叫化雞,就有人在他的火洞上頭「起寶塔」,表示對方的來頭不小。柳遲循線追查,果然發現了,能夠改變他一生遭遇的重要人物!未知這人究竟是誰?是北丐洪七公還是西毒歐陽鋒?(也許是南帝段皇爺 XD)請看下回分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