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
[說短] 松本清張的〈天城山奇案〉(天城越え)
書名:黑色畫集2-天城山奇案、證言、寒流
原名:黑い画集(天城越え)
作者:松本清張
譯者:燕熙
出版:新雨
日版:新潮社文庫
日期:2009年4月初版
年份:1960年
系統:松本清張作品選
松本清張的《黑色畫集》書中所收錄的短篇,我們從〈凶器〉開始講,中間經過了〈遇難〉和〈坡道之家〉,現在來到〈天城山奇案〉。
這則短篇所運用的地理背景和川端康成《伊豆的舞孃》相同,故事當中也有片段的引用,初看真以為是松本清張刻意向川端康成致敬的作品,重看時發現關係並沒那麼深厚,〈天城山奇案〉和《伊豆的舞孃》相似之處與其說是地理背景,倒不如說是主角人物那股子「青春的哀愁」。
一個十六歲的少年,鐵匠家的小孩,受不了媽媽的嘮叨而離家出走,想要越過天城山到大都市尋找自己的天空,沒想到才走到半途,就因寂寞作祟而回頭,路途上遇見一位,年約二十二、三歲、花枝招展的和服姐姐,內心深處烙下清晰印象,淡淡的初戀情懷經過三十年仍舊無法忘懷。
三十年了,距離「那件事」發生已經三十年,昔日的無知少年現在在經營印刷廠,正好接到一本書稿,乃是本地刑案的犯罪實錄,裡頭記載了一樁無頭公案:流浪的土木工人在天城山區遭人離奇殺害,動機不明,所有線索無不指向土木工人花錢買春的對象──與之同時越過天城的和服女子,但是卻無確切證據。
印刷廠老闆偶然發現──啊,刑案當中記載的十六歲少年豈非正是三十年前的自己嗎?流浪的土木工人,賣春的和服女子,都是自己在天城山路上曾經遭遇的對象。土木工人離奇死亡,警方因為一圓的買春錢而指稱和服女子涉有重嫌,但是他們並未深究,當初涉入離奇案情的,還有一位男配角──離家出走的鐵匠兒子,怯懦瘦弱的十六歲少年……
松本清張的〈天城山奇案〉案情不算太離奇,總共角色只有三個:凶手、被害者和嫌疑犯,不用神仙掐指一算也能知道誰是凶手,研究的重點反而在於「怎麼做」還有「為什麼」,這是元人何以要刻意強調「青春的哀愁」的原因。不瞭解這一點無法解釋〈天城山奇案〉故事當中凶手的犯罪動機,雖然說最後才揭露也令人覺得未免牽強。
每個男人在少年時期都會有自己性的啟蒙,針對這一點去比對川端康成《伊豆的舞孃》和松本清張〈天城山奇案〉就不難瞭解為何凶手會犯下這種,幾乎毫無犯罪的動機的離奇謀殺案,而且說來實在掩飾得宜,犯罪技巧雖非高妙,卻稱得上匪夷所思,才能讓警方百思不解。
元人看〈天城山奇案〉首先注意到的是通俗小說與文學經典的揉合,再來是喜歡書中所著力描寫卻又渾不著力的,作者想透過小說故事訴諸讀者的「青春的哀愁」,而且松本清張的版本比起川端康成的版本更加吸引我,因為元人也是會想消滅哥哥霸佔姐姐的那種貨色(爆)。
最後想提一下文學經典融匯於通俗小說,除了松本清張以《伊豆的舞孃》置入〈天城山奇案〉之外,西村京太郎也著有《雪國殺人事件》,地理背景當然是仿效川端康成的經典《雪國》。雖然都是取材自川端康成,但是松本清張和西村京太郎的認真程度是差很多,《雪國殺人事件》基本上跟《雪國》真是八竿子打不著。
圖片取自「新潮社」官方網站
人都有所謂的看自己想看的, 想自己所想的. 相對的, 西洋心理學上也認為人腦有選擇對自身有利的部份作放大, 相對地對於不想面對的部份也有遮蔽的生理現象. 這在精神醫學上已有臨床上的驗證. 所以說, 人腦畢竟是理智的獨立單元, 人是感情的動物在各國法理上都有相關判例, 而不像電腦一樣一是一, 零就是零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