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
[道長] 柳殘陽的《驃騎》
前言
合成書局總經銷的「新版」〔註〕柳殘陽小說,在故事編排上耍了一點障眼法:明明是同一個故事卻被分成兩套書。這樣子不但是欺瞞讀者,更造成閱讀、尋書的困難,好比──
《玉面修羅》=《修羅七絕》+《幻劍毒刃》
《天佛掌》=《邪神門徒》+《如來八法》
《金雕龍紋》=《劫後恩仇》+《金鵰盟》
當然,本書《驃騎》也是舊名,新版被分成《星魂》《血斧》,要不是眾利書店又把舊版重出,這種現象恐怕永遠也不能改善。
筆者選用舊版新出的《驃騎》做參考版本並不是嫌棄合成版不好,事實上合成版開本夠大、又有封面設計,本是深得我心──只是我認為一本書沒有必要被分做兩套,就是這麼簡單。
題名釋義
本書既名《驃騎》(驃悍的騎士),當然跟馬有關係。主角寒山重的愛騎叫做「叱雷」,是匹萬中挑一的龍駒,寶馬配英雄,稱之「驃騎」本是名副其實。
至於「星魂」「血斧」二名,則都跟寒山重有關。他綽號「閃星魂鈴」,武器是皮盾戟斧,不用解釋讀者也能明白。
劇情大綱
「閃星魂鈴」寒山重是雄霸川湘的黑道大豪,人瀟灑、性溫存,只是容情不下手,下手不容情。奇怪的是,今回這位聲威震天的「浩穆一鼎」居然虎落平陽,遍體鱗傷又兼身中奇毒──人家傳言他在「白龍門」失足跌股,性命猶如風中之燭。一時之間,龍駒「叱雷」成了最醒目的焦點,仇家猶如舐血蒼蠅紛紛擁上,「趁你病,要你命!」究竟寒山重以傷病殘軀是否能夠渡過此劫,且看書中分解。
重點分析
皮盾配戟斧彷若維京戰士
看《驃騎》最過癮的事情就是主角不使刀劍,左盾右斧的粗獷組合令人遙想頭戴角盔、雄踞北海的維京戰士。柳殘陽對於主角設定都是大同小異,可是兵器偶爾會別出心裁。除了本書的斧盾搭配外,《煞威棒》中的意象轉化也自不俗。
鐵血江湖已具雛形
本書開頭像是寒山重的個人秀,雖然不像《玉面修羅》《天佛掌》中大煉其功,但也並無特別創新。直到「浩穆院」伏筆開展,筆者才真正感受到「鐵血江湖」的魄力。
浩穆院是雄霸兩湖一川的黑道組織,底下有一殿、雙堂、三飛閣;寒山重有左右雙衛遲元、司馬長雄;組織內第二把交椅是紫星殿首座「承天邪刀」禹宗奇,專責刑堂內務……。由這種種設定可以看出,《梟中雄》《梟霸》裡頭青龍會的龐大組織並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柳殘陽在寫作過程中持續蘊釀的結果。
搏殺場面由戰爭得到靈感
這點是筆者個人的揣測:柳殘陽經營武場通常血腥殘忍,但又痛快淋漓。同時揭露事物的美醜兩面,這是希臘史詩《伊利亞德》的暴力美學。尤其更巧的是,第七五三頁中,竟然出現「叱雷已驃猛得似拖馳太陽神金車的飛馬騰空而起」這一句描寫,豈不太玄太妙了嗎?中國神話中,太陽被物化成金烏;而在希臘神話中,太陽神是每天拖著火球上下班的。這短短一句描寫或許只是作者筆誤,但卻令人憑添無限遐想──或許柳殘陽的暴力美學靈感就來自希臘史詩,也不一定啊!
武打藝術仿效還珠樓主
葉洪生說:「柳殘陽的武打仿效還珠樓主,只是把飛劍法寶改為招式運用。」想想還真有道理,柳殘陽寫武打,沒事就來個「四十九招合為一招」或是「連出七掌九拳二十三腿」但永遠不會累,這根本就不是在寫「人」而是在寫「仙」。
就筆者所知,平江不肖生《江湖奇俠傳》就是以「比武夾飛劍」混淆不清為後人所垢病;還珠《蜀山劍俠傳》初期也有這樣的困擾。只是後來不肖生以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流傳後世,技擊稱雄;《蜀山劍俠傳》則擺脫現實束縛,進入幻想空間。這便叫做:「大道如天,各行一邊。」
回歸正題,柳殘陽若是仿效還珠樓主,那就該是把「比武夾飛劍」的互相扞挌進化成「比武同飛劍」的獨有風格。外表看起來都是比武過招,但仔細研究起來,人類若能使出他筆下的武功,那也不必發明戰車大砲了。
卷末小札
本書就寫作技法來看,已有幾分作家火候。《天佛掌》名氣雖大,技巧卻差勁:全書從頭殺到尾,敵人汰舊換新率極高,除了主角之外你誰都記不住,反派角色全無價值可言。又,江青每回遭遇敵人必把「天佛掌法」從頭到尾施展,又缺乏強敵刺激,終於造成了最後兩式的遺珠之憾。
《驃騎》書中,反派角色至少懂得「落跑」,所以有些敵人會重覆出現,並不是跟主角作對就非死不可。而「幻劍士」房爾極的出現迫使寒山重使用「罡星九煞」的暗器絕活,總算不負他「閃星魂鈴」偌大名頭。這些都是柳殘陽寫作技巧的進步。
但就另一方面來看,雖然鐵血江湖已具雛型,究竟是沒把「浩穆院」的組織架構交代清楚,全書都是寒山重的個人秀,雙衛也只著重司馬長雄──他武功雖高,個性卻嚴肅,沒法像燕鐵衣身旁的哼哈二將插科打諢──我們可以說柳殘陽的創作歷程就是「穩定中求成長」,雖然每部每部進步不多,但結合起來也能造成相當驚人的成果,這點是所有武俠志士可以齊心共勉的。
〔註〕指三十二開本至二十五開本的轉換時期
參考資料
《驃騎》柳殘陽著 眾利出版 89年8月第1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